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走读浙江

敬江, 后代之福

  包璇漪 

  

  他们近江,所以,他们“敬江”。

  这“敬江”既是碧水河畔人的生存本能,也是眷顾后代的“护犊之情”。

  不过,仅凭延续千年的这本能与情感,也依然不能挡住楠溪江一些风景的远去。

  这一次的楠溪江之行,永嘉县文联的杨大力和永嘉县政协文史委的徐崇统两位先生与我们同行。

  据说在二三十年前,楠溪江的最后一只舴艋舟悄悄收起了白帆,如今的楠溪江上,你可以在旅游景点看见竹筏,却再也看不见舴艋舟。船歌已经在江上唱响了1500年,却因为公路的畅通,楠溪江水运使命的结束,而戛然而止。

  我记得十年前看过的一张照片,那是楠溪江上的渔民,用鸬鹚在江上捕鱼。夜幕降下,江上渔火点点,偶尔看到渔翁与鱼鹰的侧影,静谧而温馨。而如今这一幕也是难得一见了,已经没有人这样捕鱼了。

  “生态环境,目前被绝大多数人仅仅理解为自然的生态环境,有几个人明白,还有文化的、人文的生态环境。即使我们能和东北虎亲密地一起散步,如果散步在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环境里,我们也已经失去了生态环境的和谐。”这还是陈志华教授说的。

  楠溪江的乡镇干部、村干部都告诉我,一边是村子要发展、村民生活要改善,一边是古建筑和生态环境要保护,大家都知道要兼顾,可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发生在埭头古村真实的故事是,村里曾经修建了水泥路,后来才知道这是对乡土建筑整体的一种戕害,便又把水泥路敲掉,重新用石头铺上。

  楠溪人在农耕社会传承了千年的家园哲学保护了一江碧水,现在它又有了新的升华空间。

  在花坦乡、大若岩镇,我们都能听到许多在外成功的企业家和商人,为了村里兴建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几十万元地慷慨解囊;也听说从1988年开始,永嘉县开始着手编制楠溪江保护相关规划,楠溪江沙头镇以上区域一律不准发展工业;现在,永嘉县政府每年要投入60万元,将楠溪江两岸滩林和风景区视线范围内道路的保洁任务下达给沿溪19个乡镇,开展百人包江活动,进行天天保洁。

  突破本能与情感,要付出更多的艰辛。除了沿江人自发的坚持外,也需要一方管理者的智慧和远见。但,不管花费多少力气,都能对得起这一江碧水。

  敬江,是碧水之福,也是后代之福。


浙江日报 走读浙江 00013 敬江, 后代之福 2010-07-16 nw.D1000FFN_20100716_9-00013 2 2010年07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