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创富年代·再问

声音

  “温家宝总理提到一个内生动力,或者说内在动力,就是要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和内在的活力。”

  ——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祀仁早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候,发表了上述观点。

  

  “就民间投资的重要主体民营企业来说,在垄断行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民营企业不时遭遇三重门:“铁门”——完全被排斥在外、“玻璃门”——看似可进却被行政审批的高门槛高标准阻挡、“弹簧门”——进入后又被非市场因素“弹”出来。这种情况现在依然存在。” 

  —— 新华社记者姜琳发表《让民间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充分涌流》一文,这样描述民资投资垄断领域遭遇的挫折。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创业板只是权宜之计,中小企业不可能都把希望寄托在创业板上,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应该还是民间金融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宣宇在分析放宽民间投资的捷径有哪些时提到,允许民间资本作为主发起人设立村镇银行是鼓励民间投资的最佳切入点。

  

  “事实上,政府已在推动‘国进民退’转为‘国退民进’;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退民进’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中国经营报》评论员刘晓午认为,虽然“新36条”目前还没有实质性配套办法和细则,却是“国退民进”的标志性一步。


浙江日报 创富年代·再问 00015 声音 2010-07-13 nw.D1000FFN_20100713_10-00015 2 2010年07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