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生态旗 创生态业
推进生态文明崛起在丽水
中共丽水市委书记 陈荣高
中共丽水市委书记
陈荣高
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新引擎。基于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实践,我们认识到,作为以生态优势为最大优势的欠发达地区,丽水的发展必须举生态旗、创生态业。推进生态文明崛起在丽水,我们必须找准结合点,把握平衡点,培育增长点,拓展惠及面。
必须以跨越式发展为主导,找准科学发展与发挥生态优势的结合点。也就是说,丽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要以“中国生态第一市”为依托,以生态化发展促进跨越式发展。在发展战略目标上,我们在2008年3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总目标、总要求,并强调要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面小康基本要求的同时,把丽水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在发展战略重点上,要积极推进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三大任务”,扎实做好生态保护、恢复、优化、建设“四篇文章”,着力实施生态产业、生态集聚、生态设施、生态涵养、生态文化“五大工程”,努力实现居住、饮食、休闲、旅游、创业“五个在丽水”。在发展战略举措上,要着力推进“四个发展”,即以集聚发展破解发展布局“不优”之题,以借力发展破解发展动力“不强”之题,以错位发展破解发展特色“不亮”之题,以创新发展破解发展后劲“不足”之题。
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关键,把握生态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点。从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实际出发,在区域发展中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促使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在生产力空间布局上,实行差别化区域开发和环境管理政策,坚持该保护的严格保护好。目前我市被划为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的共占区域总面积的95.03%,被划为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的占林地总面积达50%以上;坚持该开发的科学开发好,完善市域总体规划,按照“小县大城”、“内聚外迁”的山区城镇化发展方针,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在体制机制保障上,强力推进以“三大改革创新”为重点的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即推进生态功能区调整的改革创新,核心是解决“在哪里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推进山区农民异地转移的改革创新,核心是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创新,核心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舍”和“得”的关系把握上,坚持把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放在第一位,坚决防止急功近利式的破坏性开发。
必须以转型升级为根本,培育生态经济增长点。既要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又要以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为取向,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为此,一方面要在延伸生态产业价值链上做文章。针对生态农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问题,加快建设绿色菜篮子基地、园林观赏游基地、农业科技园基地,推进农业原生态化、标准化、精品化、产业化。针对生态工业的发展平台问题,重点围绕沿高速公路产业带建设,推进建设全市10个省级开发区,以及20个中心镇的工业功能区、100个来料加工专业村(基地),并为不适宜发展工业的景宁畲族自治县在市本级规划发展工业“飞地”。针对生态旅游业如何打响“山水古文明、丽水好风光”的区域旅游品牌,深化“丽水就是一个大景区”和“经营山水”的理念,仅近两年就创建了8个“4A”景区,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已达16.03%。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推进碳汇工程和碳减排指标有偿使用与交易,扩大碳贮存,减少碳释放,并依据联合国清洁生产机制开展碳汇造林项目和碳汇水电项目。与此同时,深入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科学开发水电资源,推进风能、生物能、太阳能等新兴能源产业发展,加快把丽水建设成为“长三角”绿色能源基地之一。
必须以共建共享为原则,不断拓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惠及面。我们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用民生需求来“倒逼”生态文明建设,用民生改善成果来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比如,突出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难点在农村,坚持把破解农民增收难、建房难、贷款难作为突破口,实施“农民增收六大目标”责任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连续两年呈缩小趋势,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全市行政村信用等级评价面达100%,有27.5万户取得了金融机构授信。突出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基础在良好的人居环境,坚持把城乡人居环境生态化作为基础工程,近两年来成功创建了5个生态县(市、区),53个生态乡镇,144个生态村。
明日的文明,始于今日的奉献。作为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不懈努力开创丽水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