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芽麦圆子

  杨振华

  

  清明节前去德清新市小镇,品尝到了久违的芽麦圆子。它的香软、滑润与甜美,勾起了我许多久远的记忆。

  芽麦圆子是浙北水乡特有的点心,又只局限在德清东部和桐乡一带。它还是很时令的食品,每年只有清明前后才有,因为做麦芽圆子需用棉线草,这种草只有清明前后才长得鲜嫩,才能用来制作芽麦圆子。每逢清明节,新市举办蚕花庙会,为蚕乡一年的丰收祈福,周边的蚕农都会来赶庙会,有舞龙灯、轧蚕花、做佛事等民间活动,一时小镇熙熙攘攘,赛似过年。当然,芽麦圆子也赶上了蚕花庙会,于是它又拥有了一个美称,叫做蚕花饼。丰子恺先生的散文里也曾提到过它,说清明寒食,家家户户都准备点心,其中就有芽麦圆子。

  我第一次吃到芽麦圆子是在十多年前。那时,我还在德清东部的一个小镇教书。有一位同事是新市人,清明节扫墓返校,带回芽麦圆子,因为芽麦圆子较软,以防相互粘住,还特地用盘子摊开摆放。我们住校的几个单身汉,一尝,味美,就狼吞虎咽起来,一下子就把它们消灭得干干净净,似乎还意犹未尽。同事的母亲得知我们喜欢吃,又亲手做了一些托人捎来,让我们吃了个够。芽麦圆子的香糯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了。

  后来,我到城关镇工作,就很少见到芽麦圆子。听人说,清明时节的农贸市场门口有芽麦圆子卖,我去过几次,没有碰到。一打听,那是一些新市农村的妇女坐车赶几十里路来卖,但生意不太好,不常来。多次寻寻觅觅而不得,可得来有时常常全不用费功夫。第二年春天,一对新市农村来的老年夫妇在广场边开了一家点心店,竟然会做我喜欢的新市特产——芽麦圆子,这让我喜出望外。早晨,我上班经过那里,总会花上一元钱,买上两个芽麦圆子,可以充一顿早餐了,即使早饭吃过了,看了新鲜出炉的芽麦圆子,也要忍不住买上两个作点心吃。芽麦圆子的软糯、香甜,还有那青青的色彩,无不勾起我的食欲。从与店主的交谈中,我了解了芽麦圆子是怎么做成的,那程序还真复杂,但制作过程充满了浪漫色彩。你可以想像一下,沐浴着春天的阳光,在野外采撷棉线草,把春天嫩嫩的绿色采摘来,拗进自己的食品中,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首田园诗。芽麦圆子是非常环保生态的食品,因为棉线草孕育了一个严冬,吮吸的是初春的雨露,无须施肥洒农药。要把棉线草做进食品,需要洗净、烫熟、切细,然后才能和入糯米粉中。捏揉米粉的过程好像变魔术一般,洁白的米粉逐渐成了翠绿的粉团。再将粉团分成小团,蒸熟,和入预先准备好的芽麦粉,做成圆圆的扁扁的芽麦圆子,这时的芽麦圆子又软又甜,并便于保存。最后一道工序是烙,把芽麦圆子一批批放到平底锅,撒上芝麻,用素油煎,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煎得老些还是嫩些。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19 芽麦圆子 2010-06-02 nw.D1000FFN_20100602_9-00019 2 2010年06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