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农民富起来
青川马鹿乡农民黄维富像往常一样,吃完早饭,丢下饭碗,往大棚走去。这是他每天固定的“上班”时间。“黄瓜眼看着快要熟了,现在我每天过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它们有没有长大一点。”他对记者说。
黄维富走进一个大棚,摘下一根黄瓜,拿到记者面前:“你尝尝,这样的黄瓜在县城可以卖3.5元一斤。”
马鹿乡是我省湖州市对口援建的地区,他们在援建基础设施的同时,还指导当地建起了这片大棚蔬菜基地。黄维富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承包了60多个大棚。黄维富说,刚接触大棚时,他不知道怎么去操作,甚至连种什么都不知道,多亏了湖州的援建人员,给了他很多的指导。黄维富说,湖州指挥部专门派了农业专家来指导他们种植大棚蔬菜,从大棚的设计、修建到种植、销售都有专人负责。他以前只会种玉米、水稻,现在可以种黄瓜、南瓜、西红柿,甚至连以前从没听过的黄樱椒也种上了。
谈起收成,黄维富很有信心:“今年一个大棚纯利润可达4000多元,明年技术成熟了,利润会更高一些。我准备明年再扩充一下大棚规模。”他现在最盼望的就是第一批蔬菜快点进入市场,早点挣到第一笔钱。“原先,大家都和我一样,都觉得种地养活不了人。现在,我们都相信种地是可以挣钱的。”黄维富说。
湖州指挥部指挥长李全明介绍:“我们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设施,目的就是为了领跑灾区现代农业,培养灾区新农民。” 这也是浙江援建青川发展乡村产业最光彩的一笔。
我省把援建与产业扶持结合起来,帮助青川县各乡镇充分利用当地的农林牧渔资源,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高山特色产业的发展,以食用菌、茶叶、核桃、蔬菜、禽蛋、猪兔、淡水鱼、农家乐旅游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在青川蓬勃兴起,产业小区块星罗棋布,已初步形成规模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