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文体

跨越百年的剪纸艺术人生

红纸巧手剪春秋

  本报南京3月11日电

  记者 刘 慧 

  

  火红的玫瑰、高洁的百合、馨香的满天星……淡淡花香洒满洁静小屋;从家乡桐庐带来的黄花菜、大红枣、白莲子洋溢着浓浓乡情。

  “奶奶,家乡人来看你了!”我伏身轻轻呼唤。忽然,那张孩子似的脸上盛开如花,向每一位来访的故乡人点头问好——她就是我国最年长的民间剪纸艺术家胡家芝,今年已114岁了。

  今天中午,当省文化厅领导把“授予胡家芝先生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荣誉传承人称号”证书打开时,胡家芝那双清澈的双眼,仔细地读着每一个字……

  胡家芝的小屋透出一股暖意,靠床的墙上,挂着三只镜框,分别内嵌她剪制的《普天同庆》、《庆祝建军80周年》和《喜迎北京奥运会》作品,红彤彤的色彩透过空灵的花格,映照出胡家芝的百年艺术之路。

  岁月之河悠悠,从公元1897年2月26日开始流淌。我仿佛听到,在桐庐胡家门口戏台上芦茨戏里的精彩故事、鲜活人物、五颜六色的服饰,组成了一个世纪的剪纸往事;我仿佛看到,那一川如画的富春江上,妙龄少女胡家芝左手托着红纸,右手拿着剪刀,剪出两岸的翠绿。

  讲起当年看戏后回家剪纸的事,胡家芝露出天真的微笑:“都是剪着玩的呀!”七八岁孩童的剪纸也许算不上很好,但是少女时的精美作品却深深打动了一个小男孩——表弟叶浅予。1985年,时年78岁、已是著名画家的叶浅予先生在写给表姐的信中说:“家芝大表姐:你也许记得,在你跟随你母亲到外婆家看芦茨戏的日子里,你用五彩手工纸剪糊成戏文里的小旦,并用描花小笔给她开脸,我站在你身旁看得入了迷……你是我的启蒙老师。” 

  剪纸百年,作品上千——新时代、新生活、新感受,赋予了胡家芝剪纸创作新的内容和形式。1959年,那剪纸《祖国万岁》让胡家芝一剪出名:沉甸甸的麦穗、雪白的棉花和水灵灵的瓜果,无不寄托着胡家芝对五谷丰登的祝愿。

  20世纪 80年代,胡家芝的剪纸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她创作出《万象更新》、《美满人间》、《鸳鸯戏荷》等一批精品,造型简洁,构图精巧,色彩单纯却热烈,朴素深厚的乡土感情中,洋溢着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

  墙上的大型剪纸《普天同庆》更是寄托着胡家芝的家国情怀。1995年,胡家芝把《丹凤朝阳》献给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百岁胡家芝创作出大型剪纸《普天同庆》——牡丹、紫荆花、荷花、菊花、梅花蔟拥着国旗和香港区徽,喜鹊、和平鸽围绕的底边正中是香港回归的日期。1999年,她用《国富民强》来祝福共和国50岁生日,用《喜迎回归》来欢庆澳门回归……

  16岁毕业于桐庐第一女子学校的胡家芝,不仅学业优异,而且得到了一位杭州手工教师的指点。从此,她的剪纸作品除了具有民间传统,更具一层文化内涵。

  20岁时,胡家芝出嫁到离家30里的珠山村。溪流清澈,远山凝翠,秀丽的乡间景色为她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更深厚的生活源泉。胡家芝拿起剪刀,剪出了无数精美绝伦的“喜花”、“灯花”和“礼花”。

  千年歌绝艺,百岁舞金刀。“自从过了百岁生日,母亲坚持不再过生日。”胡家芝90岁的大儿子袁振藻教授笑道,母亲跟他来南京定居后,现已是四世同堂了,兄妹5人共有42口,今年春节期间全家团聚,母亲的思维还非常清晰,居然能一个个叫出儿子、孙子、重孙们的名字。

  下午时分,一行人辞别胡家芝。这时,一缕阳光正透过窗棂,照在胡家芝百岁大寿时创作的《百寿图》上:一百个“寿”字被高山流水、寿桃松鹤环绕,透着柔美的生命气息。


浙江日报 文体 00009 红纸巧手剪春秋 本部记者-刘慧-采访中心—文化新闻部-浙江日报 2010-03-12 nw.D1000FFN_20100312_5-00009 2 2010年03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