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世界·年文化

舞大龙的民间传奇

  临近春节,走进长兴天平桥村,就如同在长长的百叶龙中穿梭——整个村子,扎龙的、舞龙的、看龙的,热闹一片,“连夫妻吵架都停下来了”。浓浓的年味,飘浮在天平桥村的每一个角落。

  站在“龙头老大”谈小明家的屋檐下,听着从龙山与荷花塘育龙的传说,到九莲灯、花龙灯的兴起,直至形成长兴百叶龙,满耳都是舞龙的话题。“唉呀,今年春节忙得不得了!”谈小明说,从年初二出门,到年初八回来,村里100多人的两支龙队,要走村串户演遍20多个村庄呢。

  春节舞龙,是天平桥村过年最热闹的一个项目。每逢过年,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参与到制作百叶龙的活动中来,舞龙的队伍也一年比一年强大。

  “那个热闹呀,是你们在城里看也看不到的。”一位村民自豪地说。大年初一,在一片“咚咚锵”的锣鼓声中,村里的百叶龙就会第一个热情地舞起来,感染得围观的老人小孩笑逐颜开,姑娘小伙们的眼角儿也跟着飞扬起来。随着激情澎湃的锣鼓声,许多村民都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队伍中来。由于围观群众太多,一般村里的操场都无法容纳,只好到田畈里表演。

  去年大年初二,天平桥村的舞龙队就开始到七邻八乡表演了。制“龙”专业户石玉楼说,用130多道工序、80多种材料制成的百叶龙舞起来非常漂亮,静则睡态可掬,动则活灵活现。龙头由一朵特大荷花精制而成,龙身由81朵斗大荷花分9段层层联结延伸,每段9朵荷花,每朵用63片布制成的花瓣叠成,荷花的花瓣能变幻成龙鳞,龙的身躯长16米,龙尾是一只色彩艳丽的蝴蝶。当一朵大荷花和彩蝶紧跟时,荷花变成巨龙,蝴蝶转眼变成了刚劲有力的龙尾,与龙的身躯衔接。整条百叶龙的各个部位都具双重性质,有的既是龙的身躯又是荷花,有的既是蝴蝶又是龙尾,可谓变化多端,巧夺天工。

  百叶龙流传长兴民间已有数百年。一个民间故事也在天平桥村传了数百年。很早以前,长兴县苕溪边住着一对勤劳的青年夫妇,男的叫百叶,女的叫荷花。荷花生下一个儿子,腋下有龙鳞,人们都说是龙种,这可气坏了族长。他抢走荷花,杀死百叶,还举刀砍向孩子。孩子化作小龙腾空而起。从此以后,每逢干旱,小龙就来耕云播雨,荷花村年年五谷丰登。老百姓为感激小龙,就从池中采来荷花,精心制作成一条花龙,取其父名称为“百叶龙”。每逢新春佳节,村民们都要舞龙赛灯祈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在灾难深重的旧社会,百叶龙曾失传了50多年。1955年,31岁的王长根领导农业生产合作社连年丰收,农家子弟个个盼望舞龙赛灯庆贺丰收。王长根和大伙一商量,决定发掘整理百叶龙,于是他带领一帮青年,亲自上门向老农赵顺风等人求艺。

  百叶龙从此获得新生。20世纪50年代末,王长根带着村民将百叶龙从长兴舞到嘉兴,由杭州舞到北京,并应邀进中南海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百叶龙载誉归来,天平桥村从此有了一条不成文的“村规民约”:不会舞龙的小伙,不算男子汉;不会舞龙头者,群众就不选你当村干部。言下之意,要看他们是否与老百姓一样热爱天平桥村的这个传家宝。王长根和谈小明也还真在做百叶龙的龙头老大时当选了天平桥村的党支部书记。

  长兴百叶龙的龙舞技艺有其自身的传承“秘籍”,其中舞龙技巧只有发祥地的龙头传人才能掌握要领,于是天平桥村的第四代、第五代龙头传人成为长兴自己土生土长的舞龙专家。第四代龙头传人谈小明2008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叶龙代表性传承人”,受到天平桥村人的尊敬和爱戴。之后,他被县政府聘为13家百叶龙艺术培训基地的艺术总顾问。

  村里老人为与百叶龙有缘分外自豪,说起当年百叶龙如何如何就像中了彩。或许因为舞龙首先需要有好的体力,村里参与舞龙的都是清一色的小伙子,其中,身体最强健、头脑灵活、节奏感又好的人,才有资格做龙头。故而小伙子都以能参加百叶龙表演为荣。

  “出去演多了,眼界自然就高了。”长兴县文广新局局长陈亦祥说,今年过年,为了让村民看到“不一样的”长兴百叶龙,这些天,县里还专程请来北京的专家,到村里帮忙解决“创新”难题,从演出形式、道具制作、工艺更新,到演出服装设计风格、伴奏音乐制作版本……“一定会比往年更精彩”。

  长兴百叶龙越舞越盛,因为它承载着广大民众的希冀,过新年舞大龙,更是表达了人们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盈仓的美好祈求。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年文化 00014 舞大龙的民间传奇 本部记者-刘慧-采访中心—文化新闻部-浙江日报 2010-02-03 nw.D1000FFN_20100203_5-00014 2 2010年02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