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世界·年文化

杨溪村的过年故事

  本报记者 刘慧 

  

  冬日暖阳,懒懒散散地洒在临安县杨溪村。

  年前村里的场景像极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年画:祠堂边,老妇围坐一起剥白果;村路口,老伯糊着供奉祖先的金银财宝;庭院里,女人们三五成群,集体纳着千层鞋底——双梁鞋、蚌壳棉鞋、花盆底鞋……那是她们准备在新年送给母亲、婆婆的礼物。

  除了大红的绣花鞋,家家户户的门前,挂满了腌制腊肉,晒满了香甜的白果、山核桃、小甜糖……“以备过年和来年农忙待客”。跟着杨溪村总支书记陈爱娇,我们七八个城里人去她家过小年。

  清凉峰下的杨溪村,前临绿水,背靠五圣山,这个只有5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古时是个有84条弄70口井的千家村。村里散落着众多人文古迹,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晚年在此隐居多年,卒后葬于后山蕲王墓;元末村民陈斗龙历尽艰辛,六载寻母,事迹载入史册,明世宗六年赦赐“孝子”,竖匾于斯,修建孝子祠以示表彰。

  岁岁年年,忠孝文化便渗透在这个古井、古祠堂、古民居散落的杨溪村。为了迎接虎年的到来,农历十二月,许多农家已经开始杀年猪了,“一般都是挨家而宰,这样一来,村里每天都很热闹,年味儿传得更久。”农历十二月十四,陈爱娇家里杀年猪。

  谈笑间,一道肉嫩味美的“隔壁红烧肉”摆上餐桌。陈爱娇的母亲说:这道菜,杨溪村家家户户过年的餐桌上都少不了。它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先把肉放入罐内,再把罐放在烧饭的锅里,放适量的水和盐,盖上锅盖,烧至锅内水和罐内肉沸后再改用文火烧两小时,就可以吃了。因烧制时,火燃烧锅,不直接燃烧罐,因而叫隔壁烧,“这样烧制的红烧肉特别好吃”。

  就在人们吃着香糯的红烧肉时,陈爱娇割了一块最好的肉放进竹篮,拎给生她养她的老母亲。

  陈爱娇说,杨溪村有一个好习俗,每到新年,村里要张大红榜:张家孝敬老人多少钱,李家送父母多少斤肉,陈家给大人小孩添了多少新衣……全村男女老少,心里自有一杆秤,“能称出每家每户的孝心呢”!

  杨溪村人过年把祭祖当作一件大事。腊月二十三前后,先要上坟扫墓,然后是辞旧岁的除夕,村里的祠堂都要打扫干净,聚集全家族祭奠一番。从年初一开始,全村人都会陆续来到村头的韩世忠墓地,酒呀、菜呀地拜祭一圈,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杨溪村里的年俗就是多,除夕夜还一定要做热米饭,全家老少都要喝点酒,吃块鱼,这叫年年饭不愁,酒不少,年年有鱼(余)。大年初一,杨溪村村民还有吃甜白果的习惯,以示新的一年甜甜蜜蜜。对杨溪村的妇女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大年初一早上,要穿上女儿、媳妇们亲手制作的绣花鞋,意味着步步高吧。

  从初二、初三开始,村民自演的土戏就陆续上演了,什么《五女拜寿》啦,《闹新年》啦,年复一年,农家妇女总也看不厌。初四、初五的时候,农村的竹马班、龙灯班等土班子开始走村串户,每到一家就舞起龙灯,跳起竹马,祝福平安。这样的事会持续至正月十五元宵节。

  虽说《五女拜寿》是农村最受欢迎的戏,但在杨溪村,这出剧的意义更不一般。每年春节期间,村里的戏迷都会在孝子祠上演《五女拜寿》,村委会要张贴孝敬榜,表彰村里的孝子孝女。“村里老人都看了几十遍了!”文化站站长蒋斌告诉我,村里谁家老人八十大寿,谁家儿女过百日,都要请乡亲们看一场《五女拜寿》。

  “老人满意,村民快乐,大人小孩受教育。”村长陈铁勇说这话时,笑嘻嘻的,抽着烟,青烟在他的眼前缭绕。过年时,重温父母之恩、夫妻之爱、手足之情、育儿之乐,让杨溪村人备感亲情的欢愉。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年文化 00014 杨溪村的过年故事 本部记者-刘慧-采访中心—文化新闻部-浙江日报 2010-02-03 nw.D1000FFN_20100203_6-00014 2 2010年02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