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信用 比许多城里人好
本报记者 陈洪标 通讯员 黄永承 钱关键
本报记者 陈洪标
通讯员 黄永承 钱关键
创办了穷人银行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执行主席穆罕默德·尤努斯说,我们证明了,穷人的信用度是相当高的。
在义乌,这次信用调查的结果是,农民的信用十分好,比城里人好。
农民信用好过城里
“没想到,农民的信用比城里人要好这么多。”记者在采访中,傅照华用这样的形式表达他的发现。
在对6万农户信用的调查中,信贷员会让农户签署一份《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授权书》,用于向人行查证该农户有没有不良信贷记录和不良消费记录,调查的结果是农户很少涉及这方面的问题。
这是不是因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很少借贷造成的呢?
不是,傅照华告诉记者一组数据,他们义乌农村合作银行在旧村改造的这5年时间里,给2万多农户发放了40多亿的贷款,其中逾期未还的不良率只有0.21%,而整个银行贷款的不良率是0.87%。
来自人民银行义乌支行信贷与调统股的消息,也同样证实了这一点。2009年,纯农户的信用明显要高于城镇居民和个体工商户。
道德约束也是信用
35岁的朱晓品在接受信用调查后,得到了一笔10万元的丰收小额贷款。这不光他自己感到意外,连村里的人都感到这次调查真的很奇怪,尽出新鲜事。
朱晓品家里本来就没多少家底,10年前和哥哥分家后,自己只有一间破房子,也不值几个钱。但是这几年,他一直很勤劳,靠着和妻子两人白手起家,把房子翻修后,借钱买了3台针织机,在家里做针织帽子的代加工。去年刚把所有的钱还清,下半年,业务很好,他想增加2台机器,但是需要8万元,一时没地方来。
这次信用调查中,朱晓品家的房子因为面积小,按年代折算后最后估价10万元,加上3台2005年买的机器,估价4万,总共就这么点资产,在村里这算是最少的。当他了解到村里比他家评估资产多的最后也没贷到款,就不抱希望了。
没想到过了两个月,信贷员把10万元的授信贷款手续送上门了。
原来,在这次对农户的信用调查中,不仅仅看农户的收入和家产,还有一块是“道德品质”,其中分家庭稳定情况,夫妻关系,有无不良嗜好,邻里关系,公益事业关心程度,为人处事是否讲信用等,在综合总分100分中的权重是20分。
信贷员从村两委的调查中了解到朱晓品的“道德品质”非常优秀,在村里数一数二,给予了满分20分的评价。另外,夫妻俩很勤劳,只有一个小孩,负担也不重,孝敬父母和老人,这样家庭稳定的系数就会比较高,有利于安心创业。
信贷员综合这些情况后,评定朱晓品是潜在的优质客户。
农村人情信用保障
天下着雨,气温只有1度,60岁的朱锦湖,在家里安心地抱着孙女,今年他不用为20亩田里的麦种和化肥发愁钱了。他和两户关系好的种植户做了信用联保,贷到钱了。
朱锦湖是义乌市赤岸镇上吴村的一位农民,承包了20亩田。刚开始,老朱对信用调查很反感,他说,自己当了一辈子的农民,从来没干过借人家钱不还的事,讲不讲信用村里人一问就知道了,还用得着来向本人调查吗?
信用调查后,老朱成为首批授信对象,按规定,他找到另两名种植大户朱桂良和朱春根,组成联保创业小组。原来只能贷到10万元,现在三户人家可以贷到30万,谁家需要资金,谁先用,相互调剂。
除了老朱所在的联保创业小组,义乌农村合作银行还在上吴村帮助其他农民成立了6个联保创业小组。义乌农村合作银行赤岸支行行长何永军告诉记者,信用联保就是建立在农村人情社会基础上的一种信用制度,村民之间的互助和相互监督,可以让农户结合得更紧密,这样在资金周转、风险承担、生产经营等方面都捆在一起,信用更有保障。
农民其实最重信用
“没想到他们对自己的信用看得比什么都重。”义乌农村合作银行傅照华对记者感叹。
童店村姓吴的两兄弟,在旧村改造中,因建新房子各借了48万和30万贷款,老大一家去年3月已全部还清,老二还剩有15万余款在今年6月到期。
这次信用调查后,老大想在家做点代加工的业务,需要买两台设备,于是,9月份得到了10万的授信贷款,不料,两个月后,在提运设备时,老大突遭车祸身亡。
侄子还小,设备又退不了,如果不按大哥的计划实施,把代加工干起来,银行里的贷款就还不了,到时候,有了不良信用记录,今后要再贷款就难了。
于是,老二就出面向银行担保,在两年的授信内,他大哥的贷款由他担保,并把自己的家产作了抵押。
他说,大哥人虽然走了,但是他家的信用绝对不能丢,要不然今后就没有翻身的机会,只要把信用保住了,再贷款也不难,这几年总能撑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