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民主

立法听证,百姓声音更响亮

  本报记者 袁艳 

  

  人物档案

  崔盐生, 71岁,杭州市机床厂退休工程师,被称为“听证专业户”。

  人物故事

  一张红色名片,密密麻麻写满参加过的听证会,旁听的人大、政协会议,担任的监督员……一见面,崔盐生递上一张富有个性的名片。

  掐指一算,10年间,他已参加大大小小听证会28场。这些天,他正在收集各地自来水价格听证方面的材料。

  “第一次参加听证会,很新奇。”崔盐生记忆犹新,2000年7月29日,《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修订草案)》听证会在杭州举行,这是《立法法》颁行后全国举行的第一次立法听证会,也是他参加的首个听证会。

  让他记忆最深的是,2000年8月召开的《杭州市公园管理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大热天,他骑着自行车跑遍西湖边的各大公园,不厌其烦地征询游客对公园门票的想法。

  “杭州应当降低公园门票,最好取消门票……”听证会上,他的观点引人注目。

  从此,房屋拆迁、物业管理、春运票价……各类听证会上都能听到他的“大嗓门”。

  听证会每人发言控制在5至8分钟,每次会前,他都掐着表在家里演练好几遍,这10年,老人练就了一张“快嘴”。

  “参加听证会不是为了图痛快,而是要将百姓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崔盐生说,百姓参加听证,这是国家民主政治的进步。

  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协常委会建立公民旁听制度后,崔盐生又多了“亮嗓门”的“阵地”。

  “以前,感觉政府部门高高在上;现在,善于听取、采纳群众意见,这是政治文明的表现。”崔盐生希望自己的“大嗓门”能发出更多百姓声音。

  相关链接

  听证会已成为我省立法机关和各级行政部门听取民意的重要途径。10年间,从听证到网上征集建议,从公民旁听到网络直播会议……浙江不断创新“开门立法”、民主决策途径,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更丰富了。


浙江日报 民主 00014 立法听证,百姓声音更响亮 2009-12-31 nw.D1000FFN_20091231_10-00014 2 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