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今日关注

政府应该为公益事业“打补丁”

对话嘉兴市副市长赵树梅

  记者:有人说,嘉兴市区城乡公交运营体制改革是政府在捡回公交“包袱”。您怎么看?

  赵树梅:这不是在捡“包袱”,而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和许多地方一样,嘉兴城乡公交以前实行承包挂靠为主的经营模式,许多车主存在重经济利益、轻社会效益的倾向,造成公交运营有效保障能力相对较弱。随着城乡居民对公交安全有序、方便舒适、质优价廉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居民出行的要求和愿望,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因此,我们从体制、机制上入手,把城乡公交经营权重新许可给国有企业。这次改革,政府部门将投入大量资金,但对此项涉及民生利益而市场又无法解决的公益性事务,应该由政府来“打补丁”,即使背点包袱也应该。  

  记者:改革意味着多方利益的博弈。嘉兴能顺利地推进,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

  赵树梅:一条根本的经验是以人为本,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兼顾多方利益。这次改革方案虽然一个半月前出台的,但我们早在两年前就按照市委市政府公交优先战略的总体要求进行酝酿调研了。市里反复研究,多次派人下基层调研,征求广大老百姓的意见;对改革涉及的15个片区、37条运营线路,一条线一条线地跑,充分了解了640位车主的运营情况,工作做得非常细,为实施方案的拟定打下了基础。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到位、协作到位、调研到位、执行政策到位,这次改革得以顺利推进,在利益的博弈中都是赢家:政府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车主利益基本得到满足,农村居民享受到了市民一样的出行方式。

  记者:你理想中的城乡公交体制应该是怎样的?下一步政府部门该如何着力?

  赵树梅:理想中的城乡公交体制应该是运营、管理、服务、政策普惠制等方面的城乡一体化,让农村居民出行便捷,从而促进农村公交出行分担率的不断提高。明年,嘉兴城乡公交出行分担率要达到20%以上。为此,我们将在监督、管理、服务方面着力,进一步加大投入,一方面优化服务,另一方面加密站点、优化线路,并出台考核办法,规范公交运营行为,提高运营效率,优化服务质量,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提高的出行需求。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04 政府应该为公益事业“打补丁” 2009-12-15 48256F32002924A64825768C00398C73[A2-王国锋≈B1-蒋蕴] 2 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