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雪豹突击队”,个个好样的!

——武警温州支队机动中队反恐分队探营

  经历了“11·16”持枪劫持人质案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后,温州市民慷慨地将“雪豹突击队”这一美誉,送给了英勇善战的子弟兵。这支被誉为温州“雪豹突击队”的反恐精英,是怎样的一支部队?他们异常敏捷的身手是怎么练成的?近日,记者走近武警温州“雪豹突击队”,与反恐精英们“零距离”接触。

  “打瞳孔不打眼白,打眉毛不打睫毛,打眉心不打鼻梁,打人中不打嘴唇。狙击手,练的就是这样的硬功夫”

  “雪豹突击队”的基地位于温州市郊某处,几幢错落有致的营房,虽然门口有武警站岗,就连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鲜为人知。

  “砰!砰!”两声脆响,两名狙击手开火。记者从望远镜看去,百米之内,劫持人质的“歹徒”人形靶的眉心、人中相继中弹。 

  中队长许越峰告诉记者,“打瞳孔不打眼白,打眉毛不打睫毛,打眉心不打鼻梁,打人中不打嘴唇。我们的狙击手,练的就是这样的硬功夫。如果不能一枪毙命,歹徒就会伤害人质。” 

  反恐作战,就是精确作战。训练场上突然出现一块靶子,瞬间打开,出现3名人质和背后3名歹徒的图像交叉在一起,只见刚刚还趴在掩体里的战士马明亮的枪口,冒出3道火舌,“啪、啪、啪”,3声清脆的枪声后,3名歹徒眉心中弹倒下。计算机报出的结果是2.8秒、3个10环的好成绩。

  每人至少有20多处伤疤,有些是训练时留下的,多数是在执行任务时留下的“军功章”

  武警温州支队机动中队反恐分队主要担负处置温州市突发事件、武装巡逻和抢险救灾等全天候机动任务。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这支部队的成员必须人人都是百里挑一的拔尖人才。

  中队官兵是清一色的“80后”。1980年出生的中队长许越峰被人称为“拼命三郎”。训练间隙,记者与他聊起左臂那道深深的疤痕。那是去年10月,他带队巡逻时,接110指挥中心通报,一辆面包车内发生绑架案件。一伙穷凶极恶的歹徒劫持一名10岁女孩,见事情败露,便手持半截啤酒瓶以孩子的生命相要挟。

  许越峰悄悄接近歹徒,在歹徒换手的刹那间,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用左小臂拦住了啤酒瓶,右手迅速把孩子抢过去。歹徒手里的玻璃深深嵌入他的手臂,鲜血直流。人质安全获救,3名犯罪嫌疑人很快被抓获。徐越峰笑着说,像这样的伤疤反恐队员每人至少有20多处,有些是训练时留下的,多数是在执行任务时留下的“军功章”。

  一块伤疤,就是一次灵与肉、血与火的淬炼烙印。什么是反恐队员?就是在最危险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的战士,每个人都必须有超出常人的意志力。强台风“莫拉克”带来风、雨、潮三碰头,临危受命的反恐中队12名小伙子到达苍南县藻溪镇时,南塘水库已超过历史警戒水位,如果发生决堤,下游的数千户百姓就会遭受灭顶之灾。

  经过官兵们近8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在台风“莫拉克”登陆前,使堤坝缺口得到加厚保护,排除了险情。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11 “雪豹突击队”,个个好样的! 本报记者 汪成明 通讯员 顾朝清 余能兵 2009-12-15 48256F32002924A64825768700066787[A1-汪成明≈A5-顾朝清≈A5-余能兵≈B1-郭晓伟] 2 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