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政治纵深

“官德”,可以打分吗?

无弦琴

  官员落马,十之八九是因为“失德”。能不能做一把精确的“尺子”,量一量领导干部“看不见、摸不着”的“官德”?宁波江北区率先尝试建立“领导干部道德评价体系”,给领导干部的“官德”进行评分,并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依据。

  11月17日,宁波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一些山区甚至下起第一场雪。一大早,身着厚厚冬衣的江北区城管局副局长应立波,顶着寒风急匆匆赶到单位,准备一场特殊的“考试”。

  这一天,宁波市江北区城管局和庄桥街道的22名区管干部,接受了一次“官德测试”。本月底,在区委组织部的一台电脑上,22名干部的“官德”都将有一个相对应的分数。这些分数可能会对他们今后的仕途产生一定影响。

  领导干部的“官德”真的可以量化吗?能“量”得准吗?记者日前赶往江北区,探寻这一率先尝试的“领导干部道德评价体系”,以求解开这些谜底。

  大至“理想信念”,小到“家庭关系”,都量化成体现“官德”的分数——

  “尺子”是如何定制出来的?

  17日这天,应立波和局里其他6名领导干部一起,接受了局机关干部、所在社区居民干部等100多人“官德评分”。

  “以前评价一个领导干部的‘官德’,大多只能用‘政治立场坚定’等套话,基本上是千人一面,体现不出差异性。现在用具体的指标量化考核,应该是一大进步。”刚从上海徐汇区挂职回来的应立波,亲身感受了上海“钓鱼执法”中执法人员“官德”面临“全民拷问”的氛围。

  官员的失德之痛,牵扯着公众敏感神经的同时,也考验着用人部门的勇气和智慧。

  3年前,当时正在同济大学进修MPA的江北区委组织部原部长、现任常务副区长的蒋旭灿,恰巧与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彭正龙谈起如何考核“官德”的问题。因为这一机缘,江北区委组织部与同济大学组成联合课题组,历时大半年创建“领导干部道德评价体系”。

  在2006年年底和2007年4月的干部调整中,被列入考察的区管干部除常规的述职述廉外,还要经过“道德评价”这把“尺子”量一量后,才能提拔任用。经过两年多的重新调研、多次修改完善后,区委组织部决定先在区城管局和庄桥街道进行试点,进一步完善后将在全区区管干部中全面铺开。这意味着,今后江北区所有区管干部都将有一个百分制的“官德分”。

  记者看到,这次量化测试的调查问卷有两份,分别面向被调查者所在单位和所在社区,内容分为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四个部分,分数权重分别占45%、35%、15%、5%。

  在答卷中,除了“面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决议时的言行与态度”,“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表现”等“大问题”,还有“参加公益活动时的表现”、“家庭关系如何”等“小细节”。

  具体分数怎么打出来?如“公正诚信”方面,“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办事公开、程序透明”等分别加1分,“怕得罪人、专做老好人”、“信口开河、随意承诺”、“夸大成绩、隐瞒问题”等分别减1分;在“情趣健康”方面,“为人正直、生活正派”等加1分,“言谈举止不文明”、“有赌博、玩乐行为”、“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等减1分……

  老百姓有没有打分的权利,分数多少与“官德”高低成不成正比——

  “尺子”到底有多准?

  这把“尺子”到底准不准?万一不准的话,据此“量”出来的分数对干部意味着什么?该如何看待?

  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很多干部群众提到的一些困惑。类似的疑惑还有很多:

  疑惑一:道德毕竟是“虚”的,如何提高打分的精确度?如何让评分更公正更科学?

  应立波用开玩笑的语气说,比如献血,可以为“扶贫帮困”指标加分,如果一个人非常愿意去献血,但是身体健康状况不允许;而另一个人却在别人的怂恿下才不情愿地献一次,这种经常会出现的状况如何看待?此外,献血次数还有多有少,分数都一样吗?

  同时,道德好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由此产生的误差如何对待?

  “评分时有个‘大公无私’指标,没有一个人我是给这1分的,”庄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沈莉坦言:“我很难相信和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一点私心都没有,这个分数我很难给。”同时她也发现,有些同事在打分时给每个人都加了这1分,因为觉得“差不多就行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由此打分也会不一样,怎么办?”

  疑惑二:老百姓有没有为干部打分的权利?

  “歌里不是唱了吗:‘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咱们老百姓有没有给领导干部打分的权利?”58岁的刘全峰在江北开一间杂货店,平时经常看看报纸,对时政新闻挺关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最痛恨贪官污吏”。

  然而,一些被打分的干部对此却有些忧虑:相对来说,老百姓对具体某一个干部可能不熟悉,怎么打分?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太跟老百姓打交道的干部和工作敢抓敢管的干部,会不会导致“失分”?

  目前,江北区的一些社区居民已经有权利对居住在社区里的干部进行评分,据悉组织部门将考虑让更多普通群众参与进来。

  疑惑三:是不是分数越高,就意味着“官德”越好?

  甲的“官德”是85分,乙是85.5分,是不是就意味着乙的“官德”比甲好?如何从一个“冷冰冰”的分数判断一个干部的“官德”到底如何?

  在前几次对拟提拔任用的干部测评中,张亦平发现绝大多数人的分数都集中在80至89分,其中以84至86分居多,分数差距很难拉开,甚至有人怀疑“分数到底有没有意义”。

  “我们当然不会‘唯分数论英雄’,这仅仅是一个参考标准,”张亦平说,判断一个干部的“官德”,还要综合组织部门考察、民主座谈、民意调查等其他多种方法,不可能出现“单纯根据分数高低决定是否任用”的情况。

  打分能不能把没有“官德”的贪官“量”出来?道德评价作为一个管理学上的难题——

  “尺子”到底管不管用?

  “这东西不管用吧?现在的贪官谁不是抓起来后才发现‘官德’有大问题的,出事之前谁看得出来?”在江北开出租车的小伙子王正奇心直口快地说:“一些贪官隐藏自己的本事很高,嘴上一套背后一套,看上去‘官德’都挺不错的。‘尺子’能把没有‘官德’的贪官提前‘量’出来吗?”

  “对人的道德进行量化评价,是一个管理学上的世界难题。我当时接到这个课题的第一反应是:很难做。”参与这一研究课题的同济大学教授彭正龙直截了当地说,对官员道德进行量化打分,国内外都没有可借鉴的先例。

  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研究的省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处长王利月认为,江北区的探索尽管还不完善,但意义很大,“首先是树立了以德为先的导向,其次是健全了评价机制”。目前的办法,实质上就是一个“德”的民意调查办法,组织部门可以从评价结果中判断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同时也可以发现干部在“德”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有针对性提醒或调查。组织部门并不要求这一办法很精确,实际上也做不到,但希望这个办法能反映民意。

  “其实最重要的并不是‘尺子’准不准,而是‘心里要有这把尺子’。”张亦平表示,毕竟“修行靠个人”,如果这把“尺子”能够经常提醒领导干部要注意“官德”,那么做这件事的意义就达到大半了。

  领导干部必须有德

  “有什么别有病,缺什么别缺钱。”这是时下一些人的顺口溜。对于有些领导干部来说,就该换成“缺什么别缺德”了。

  如今,一旦有官员“落马”,我们就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声叹息:这人能力挺强,可惜了……

  其言外之意套用一句流行语大概就是:哥缺的不是“才”,缺的是“德”。

  对于个别官员来说,“官德”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有它的时候不觉得珍贵,没它的时候也不觉得可惜,只要像藏贿款一样藏到口袋里,别人就发现不了,然后还可以理直气壮地坐在台面上,告诉别人自己是有“官德”的,甚至还会“提醒”别人一定要注意“官德”。殊不知,丢掉的“官德”和藏起来的贿款一样,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

  然而,“官德”除了靠领导干部“个人修行”外,用人部门自然也是责无旁贷的。

  时下,少数地方在选拔干部时“重才轻德”,考察干部的“官德”时往往走过场,撰写“官德”的考察材料时多用官话套话,汇报情况时只讲政绩、不讲“官德”。于是,少数“官德”不好的干部顺利过关。

  从以往的“德才兼备”到如今的“以德为先”,领导干部的“德”被提到越来越高的位置。但是,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领导干部道德评价如何科学公正、群众如何更充分地参与到评价中,宁波江北区的这篇“文章”,还只是刚开了个头。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 00013 “官德”,可以打分吗? 本报记者 毛传来 江北区报道组 吴红波 叶力 2009-11-27 浙江日报000132009-11-2700010;浙江日报000132009-11-2700014;浙江日报000132009-11-2700015;浙江日报000132009-11-2700016;浙江日报000132009-11-2700007;48256F32002924A6482576770035A90F[A1-毛传来≈B1-周咏南≈B1-杜大强] 2 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