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的“延迟”
值得喝彩
11月22日,原本是舟山跨海大桥通车的日子。然而,因为一起此前的擦碰事故,世人瞩目的跨海大桥延迟通车,“具体试通车时间待定”。
事情过去几天了,这一“风波”仍未平静,一些人对此仍然耿耿于怀:不就是一点“皮外伤”?有必要如此“小题大作”?有必要这么耽误财力和时间吗?
其实,早在跨海大桥擦碰事故发生后,就有网友在一些论坛发表意见,认为不应延迟通车时间,“关键是看领导有没有这个决心!”“难道要让全世界看舟山人、浙江人的笑话?”“做了这么多准备工作,都白做了?“大不了,先通车,以后再重新关闭大桥维修……”
弃水登陆、直抵彼岸,一直是千百年来百万舟山人民最大的梦想。当舟山跨海大桥通车还只是一个设想时就备受瞩目,多少人掰着手指盼着大桥通车这一天。如今,梦想变成现实又要推迟了。
当计划遇上变化,当各种声音扑面而来,决策需要勇气、魄力和智慧。
在一些人看来,舟山跨海大桥这起擦碰事故的确很“小”,然而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情,再小的隐患都比天大。尤其相对于眼下一些地方习惯于搞“献礼工程”、不顾工程质量而一味追求“提前竣工”的做法,舟山跨海大桥这种“另类”的“延迟”更值得喝彩。
或许,我们可以假设一下,舟山跨海大桥如期通车可能会安然无恙,或许的确可以“先搞好通车典礼再说”。但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能“假设”,党委、政府的决策不是“作秀”。
“三思而后行”的科学决策远比“拍脑袋、下决心”要艰难得多。我们很高兴看到,省有关部门和舟山市并没有顾及“面子问题”,更没有玩“先通车再关闭”的“花招”,而是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当机立断决定延迟通车,并将邀请专业机构检测评估大桥安全,为下一步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以史为鉴,以人为本。让我们从偏执的情感中走出来,用理智去作一个科学决策,更用理智去对待这个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