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空导弹:防空“铁拳”
1959年10月7日上午,一架RB-57D高空侦察机从台北起飞,凭借其高空优势,肆无忌惮向北京逼近。12时04分,3枚导弹从北京郊区的秘密基地发射,敌机瞬间化为灰烬。仅仅成立1年的中国地空导弹部队,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地空导弹用于实战的先河。
之后,中国地空导弹部队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国土防空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岁月荏苒。这支昔日战果显著的防空“铁拳”将如何续写传奇?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延庆的空军地空导弹某师实地探访。
信息化为“铁拳”添力量
这是一支担负首都西北方向防空作战任务的英雄部队。“中国地空导弹部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初创阶段、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壮大阶段和如今的快速发展阶段。”师长刘明豹说。
在2003年以前,这个师使用的大都是手工指挥设备,传递作战命令、预测目标和射击等均为手工操作,动作多、误差大、时间长、作战指挥效能低。
用信息化理念提高训练质量,用信息化提升部队战斗力。近年来大力开展的信息化建设,使这支部队打造首都防空“铁拳”的步伐不断加快。
——先后对部分团营指挥所进行新建,自主研发了指挥自动化系统。大大提高了作战指挥效能,实现了师、团、营三级指挥自动化系统联网。
——自主研发了3种武器系统在营训练干扰器,为部队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提供了较为逼真的战场电磁环境,提高了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训练质量。
——与院校共同研制了某型地空导弹制导雷达仿真训练系统,为部队训练提供了一个与实战环境相适应的模拟训练平台,有效提高了部队的训练水平。
……
“信息化为部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今,地空导弹部队已经形成一、二、三代多代防空武器装备并存,高、中、低空衔接,远、中、近程混合部署,以国产新型武器装备为主体的局面,构成了强大密集的火力网。”刘明豹说。
在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中,这个师首次亮相的红—12导弹方队,以崭新的风貌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创新使老装备焕发新风采
他们通过“以营的数量弥补通道不足、以团的合理战斗部署弥补火力范围不足、以团战术运用弥补反干扰能力不足”,使老装备也达到了三代防空武器的效果。
针对某巡航导弹反射面小、信号目标不足导致导弹在发射后无法引爆的现象,这个师创新了“直爆战法”,即控制导弹在距离目标一定距离范围内实施定时爆炸。在2002年7月举行的一次实弹战术演习中,他们成功命中目标,取得了14发14中的优异成绩。
“虽不在北京,却保卫北京”
出于战略部署的需要,这个师的一个营于1971年奉命驻扎在远离北京的一个小山村。30多年来,这个营驻地一直未变。虽然驻地不在北京,但这个营却与其他兄弟营一起担负着首都防空作战的重任。
11月6日,当记者前往这个营时,1周前的积雪在这里还没有完全融化。“气温比北京要低七八度。”教导员付川告诉记者,全营几百名官兵,几乎没有人去过北京郊区的八达岭长城,更不用说天安门、王府井。就连付川本人,也常常一个月都不回家。
导弹营地处偏远,气候条件差,用营长张东耕的话说就是“一年两场风,一场刮半年”。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所有官兵寒暑无阻地常年24小时进行着战备值班,履行着保卫首都的责任和使命。
付川说,上级要求11分钟完成战斗准备,而他们营只要4到6分钟就可进入一级战斗状态。
新华社记者 李建华 王玉山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