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周末特刊

▲▲▲▲ 北京的“人民鼓队”▲▲▲▲

  老猫是北京“鼓聚”的发起者与组织者。他在网上发帖,对爱好者免费教学,许多人应征,最多的时候他同时教60多人。现在,他们每周六固定在什刹海边上的火神庙小广场练习,风雨无阻。

  老猫戏称他们是一群从网上召集起来的散兵游勇,并不是专业的鼓队,他们在一起并不追求打得多好多专业,玩的开心才是最大的目标。

  老猫1999年接触到非洲鼓,当时只知道这是手鼓,并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也不知来自于哪个国家,但就是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特别的“鼓”。他没有专门跟老师学习如何打非洲鼓,只是慢慢摸索、慢慢熟悉。

  周末“鼓聚”的队伍中,有教师、程序员、警察、学生等。但在“鼓聚”中,他们忘却了自己社会上的身份,他们只是鼓手,工作的压力、生活的不快都在激烈的节奏中烟消云散。老猫说一开始他是他们的老师,但是后来,他也“害怕”了,不好意思再教,有天赋的人太多,一不小心就打得很好,他自愧不如。

  他们给自己起了个“人民鼓队”的名字,还在内部约法三章,自编了“人民鼓队靠谱准则”:鼓队坚持自愿加入的原则,但鼓队统一行动,逾时不候;迟到者自觉反省;早退者视情况接受鼓队“惩罚”。在老猫眼里,打鼓的时候要团结,不能自私,节拍是固定的,这过程中不单要自己打好,还要照顾别人。制定这所谓的“准则”,只是希望大家团结一致,更像一个团体。

  他们玩,但不玩物丧志。Steven被老猫他们称作为“小朋友”,才念高三,但对打非洲鼓非常感兴趣。高考复习期间他们就不允许他参加任何“鼓聚”的活动,以免影响他正常的学习。

  “人民鼓队”的活动地点在什刹海附近,这一带散步的人较多,再加上游客,每次“鼓聚”总能吸引众多人的目光。他们虽然欢迎观看的人积极地参与进来,但是对每一个人的手还是会严格把关。非洲鼓都来之不易,对它们也是保护有加。曾经有人戴着戒指打鼓划破了鼓面,让他们痛心好久。

  在资深的鼓迷们看来,鼓是有生命的,非常的珍贵与神圣。做非洲鼓需要一整棵树,而且这树要粗、硬且自然,然后手工用凿子将它凿空,再在外面进行雕花修饰。一只鼓,往往倾注做鼓人许多的心血。

  玩久了,对鼓就开始讲究起来,坚信只有真正的好鼓才能打出最纯正的声音。最初几个鼓都是鼓迷从国外带回来的,之后他们也通过中国台湾或日本的朋友从非洲进口再转运到国内。

  老猫介绍,真正的非洲鼓十分难得,世界各国机械化生产非洲鼓的越来越多,真正的好鼓非常难觅。现在他们已经开始自己制鼓,纯手工制作的好鼓,用着也更加放心。朱宏就是鼓队中制鼓的能工巧匠。他来自云南边境,有一双巧手,喜欢各种手工。他制的鼓非常好,在圈内也已经小有名气,连杨丽萍都来专门预订演出的云南鼓。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3 ▲▲▲▲ 北京的“人民鼓队”▲▲▲▲ 2009-08-28 浙江日报000132009-08-2800010 2 2009年08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