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明与斯瓦希里语
今年58岁的张雪明,现在是北京某机关事务管理局干部,平时两点一线的机关上班,让人看不出他与非洲某种语言有联系。但一到大型国际活动时,他就成了一个特殊的忙碌人物。张雪明的非洲斯瓦希里语是在部队时自学的。他于1973年至1975年曾在坦桑尼亚参加军援,而坦桑尼亚的主要语言就是斯瓦希里语。张雪明回忆说,他们到了坦桑尼亚后,使馆发给每人一个斯语小册子,日常对话都写在上面,并有汉字注音,用起来非常方便。他们这批军援专家分为三种人:1.懂英语的;2.会汉语拼音的;3.英语和拼音都不会的。他属于粗懂英语,精通汉语拼音的。有俄语基础。俄文属基里尔文字可以直接拼读,跟斯语一样。而英文就不可以直接拼读,词面是26个字母,读音有48个音素,需要查音标。为了工作,他下决心要学好斯瓦希里语。24个斯瓦希里语字母,单词,从读、听、写开始。在坦桑尼亚,每个人都是老师,飞行员是有4年在华留学历史的人,地勤中也有2年在华留学历史的人,他们的汉语普通话水平都很高。这些人既是他的老师,又是翻译。当然,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学外语的诀窍就是:敢说、敢问、多练。在国外,语言环境好也是个重要的因素。就这样,他在坦桑尼亚近两年的时间里,学到了一口地道的斯瓦希里语。1975年离坦回国,1983年从部队转业回京。说实话,后来能用到斯瓦希里语的机会并不多。当然要找机会了。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外语只有不断地说,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北京每年都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他每次都去给讲斯瓦希里语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运动员加油助威,并喊上几句。2001年8月,北京举办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他找到组委会群工部,担任彩虹志愿者的斯瓦希里语的翻译。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他又去《北京青年报》担任了斯瓦希里语翻译的志愿者。2008年8月,北京第29届奥运会,他更是当仁不让的翻译志愿者,也是观众呼叫中心信息咨询员。现在,他虽然年纪大了,但几年来的操练使他的斯瓦希里语不仅没丢还有所提高,他又去报名担任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翻译志愿者和2011年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