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钱塘江

西柏坡感悟

□殷爱成

  西柏坡很小,挂在办公室墙上的中国地图怎么也找不到它的位置和注记,只是一个太行山下滹沱河畔很不起眼的小山村;西柏坡很矮,它的海拔高度也不过五六百米。可它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画卷中,却是令人景仰的革命圣地。在中国革命的前进历程上,它像丰碑一样巍峨屹立,在人们的心中定格。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建党八十八周年到来之前,我特地到这个神奇的小山村参观、追忆、缅怀。

  在这里,有一间普通农家小土屋,土墙黑瓦、木格纸窗、狭小低矮,十几平方米,几幅地图、几张桌椅、一部手摇式电话机,这就是中央军委作战指挥部。党中央、中央军委在这里指点江山、高擎火炬。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毛泽东和他的同事们发出了三百多封电报,指挥我人民解放军各部队打赢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智慧运用得淋漓尽致,把对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战术的准确把握运用得淋漓尽致,把精神的力量、信念的力量、正义的力量运用得淋漓尽致,谱写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这里,有一个农场小晒谷场,这就是1947年召开的全国土地工作会议旧址。当年开会没有桌椅,与会代表就是坐在石头上听刘少奇同志作土地改革工作报告。就是在这个小小的晒谷场上,诞生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打开了旧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新天地,解决了当时占全国总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劳苦大众仅拥有百分之二十的土地这一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问题,也回答并解决了共产党为谁干革命、为谁打天下的根本问题。后来毛泽东评价说:“有了这次土地改革的胜利,才有了三大战役的胜利。”

  在这里,有一辆小推车,小得最多只能装四五袋粮食。当年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推着这样的小推车,前赴后继、浩浩荡荡奔赴前线。开国元勋陈毅评价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至今我们耳边还回荡着那首感人肺腑的支前民谣:“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才是动摇国民党反动统治根基的壮举;这才是唱响打倒蒋介石的革命进行曲。

  在这里,有一个小食堂,与我们单位的饭堂大小差不多。就是在这样一个小食堂里,诞生了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博大胸怀的“两个务必”,开始了我们党从农村向城市、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转移,成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迅速促进全国解放的总方针,成为规划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蓝图主题;是“两个务必”的铿锵要求,确立了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品格和优良风气,使我们党与人民始终保持着鱼水情意。这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的谆谆告诫,更是夺取全国胜利之后要拉响的警笛。

  在这里,有一盏小油灯,也曾出现在井冈山的茅屋里、遵义的土楼里、延安的窑洞里。正是这些黑色老式的小油灯,总是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董必武、任弼时等伟人们彻夜不眠,演绎出一串解读不尽的感人故事,点亮了一条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点亮了艰苦奋斗、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不灭的精神,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情怀打天下、得天下的惊世壮举,展示着一群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共和国建国大业,记载下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推翻蒋家王朝的“收盘”往昔。

  在这里,有一条小路,崎岖弯曲。毛泽东从这儿“赶考”进京、风发意气,向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政治答卷,向世界宣布了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从此,中国革命达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最终目标。从此,中国人民载歌载舞、扬眉吐气,开始了铸就“惊天地、泣鬼神”的新中国民族复兴的历史长征。

  正是这些无数的“小”,汇成了一个个崭新的“大”,饱含着共产党人的大智慧、大胸怀!从中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魅力与震撼。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西柏坡感悟 2009-08-14 48256F32002924A6482575E3003D9AD9[A1-章瑞华≈B1-章瑞华] 2 2009年08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