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钱塘江

搪瓷杯里的往事

□蒋鑫富

  记忆中我有过不少杯子,但真要说起杯子,我最想说的还是装在军用搪瓷杯里的往事。

  拥有一只军用搪瓷杯,是一件光荣而幸福的事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记得在我应征入伍的那一年,国庆过后,当我在古城绍兴三味书屋旁的县人武部换装,从接兵部队首长的手中接过被服、水壶和搪瓷杯时,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水乡长大的我,从换上军装的那一刻起,与军用水壶、搪瓷杯就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到了部队,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在某部弹药检修所,成了一名弹药检修员。在军区后勤部弹药检修员培训班的开学典礼上,有一位姓陈的教官没讲别的,只讲了在我们检修所里发生过的一件事,这是一个与军用搪瓷杯子有关的故事——

  原来,在我们所里有一个穿军装整整早我三十年的老兵。他在执行一次弹药引爆销毁任务中,被突然响起的引信炸碎了腰部和下身。那年,这位老兵牺牲时还不到三十岁。教官用凝重的目光望着窗外,他手指着离教室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头,说“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位老兵,姓鲁,烈士碑就立在小山头上”。

  培训班结束后的第二天,正好是清明节。天上飘着蒙蒙细雨,一位姓朱的部队长带着全体官兵去祭扫烈士墓。墓前,部队长从自己的挎包里轻轻取出一只杯子,叫大家好好看看。我看他的杯子里面是白的,杯外面是亚黄的,与我那只没什么两样。只是他的杯子比我这只破旧多了,杯底和杯口有豆大的瓷漆脱落了一圈,仔细看还有过漏沙眼,因为锈斑上补了漆。部队长指着杯子说,他让杯子超期服役,是为了永远把搪瓷杯子留在手中。说着,他脱下军帽,向烈士行了三鞠躬礼。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歌声过后,我从部队长的口里得知,烈士是他的同村老乡。更巧的是他们不但同岁,还是新中国诞生那年一起入伍又分配在同一个部队的战友。部队长和他的这只搪瓷杯子就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后来,我以《一只杯子用了三十年》为题写成一篇几百字的稿子,投给了《人民前线》报。欣喜的是这年的八一建军节前夕,我的稿子竟然被编辑部采用了,刊登在《人民前线》的头版上。有了处女作,还应有个剪贴本。这天,我将报纸收藏起来的同时,便将见报稿剪贴在了参加培训班学习的一个笔记本上。

  弹指一挥间,又一个三十年过去了。如当年部队长的那只杯子一样,现在我的杯子从底口到上口,也都生出了豆大的锈斑。无情的岁月可以让杯子锈蚀老化,但岁月锈蚀不了杯子的灵魂,更无法老化凝聚在杯子上的将士爱国之心。不久前的一天,当我为准备整理出版一套丛书的文稿翻看剪贴本上的处女作时,不知为什么,面对眼前的杯子我有无数的话想说,我的眼眶潮湿了。一阵电话铃声响起,从电话的那头听到了三十年前的老班长的声音。他说:“过两天,当年检修所里的老战友到绍兴走一走,聚一聚!”那天,正好是礼拜天,我专门在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那个角尺形的柜台前,订了两张条桌,又把条桌拼起来,等我给战友们的酒碗里倒上老酒后,老班长叫我把自己的酒也倒上。这时,当我从随身带的挎包里取出一只搪瓷杯放到桌上时,战友们一愣,目光一下都集中到了杯子上。老班长发话了,他提议:第一杯酒,敬鲁烈士;第二杯酒,敬当年部队的战友和首长;第三杯酒,传一下搪瓷杯子算是互敬。末了,战友们开始你一句,我一句,讲起了关于搪瓷杯子的往事。

  阳光映照着我们战友相聚的笑靥,也映照着那只小小的军用搪瓷杯。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搪瓷杯里的往事 2009-08-14 48256F32002924A648257603002F45EF[A1-章瑞华≈B1-章瑞华] 2 2009年08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