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清骨秀的梅花通过铜液得以写意地表现,背景则是以铜为墨,以锻、铸以及铜的氧化处理所形成的富有金石装饰味的书法。这幅铜书画《疏影横斜》让观者惊叹。它的作者就是我国铜雕领域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
而他的儿子、41岁的朱军岷显然更在意自己的生意。在这个为期五天的博览会上,每天都有要求订购铜家居用品的好消息传来。“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朱军岷笑着说。
如果用100多年前开创“朱府铜艺”的先人的眼光来看,朱炳仁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但在朱炳仁的心目中,儿子朱军岷走得更远。
生于1944年的朱炳仁是“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在他手上,那个主打铜家什的绍兴小作坊,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有400多员工、结合了古老铜雕艺人诚信原则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制铜企业,年产值数千万元。
传统铜艺向来只停留在“小铜器”、“小生意”上,市场打不开,日子不好过。“传统工艺要想得到更好的传承,首先得生存。”从做铜招牌开始,到酒店铜用品,再到铜桌、铜椅、铜门、铜窗、铜斗拱、铜殿、铜塔、铜桥,每一步都紧贴市场。铜在朱炳仁手中呈现出新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短短的10年间,他一人独揽了当代中国十大铜建筑的设计与制作工作,拥有60项国家专利,建立了国内唯一的铜建筑艺术标准和体系。在雷峰塔工程中,就用了12种创新技术,才有了今天雷峰塔的浮雕、彩雕,但锻铜基面的图案又离不开祖传的手艺,使铜装饰部位有层次感和文物感。
在商业与艺术间游走的朱炳仁并不满足于此。他始终在探索,铜雕的艺术价值怎样才能突破传统工艺的缺陷?一次偶然的火灾,朱炳仁邂逅了“熔铜艺术”。这种利用铜在自由状态下熔融流淌而成的铜渣精心设计、雕琢而成的艺术珍品,具有天然造化、不可复制的艺术神韵。
朱炳仁在熔铜中发现了一种“自由”,使得创作者脱离模具,也使得铜材从实用功能中剥离出来,呈现出独有的存在形态和精神价值。他将书法、绘画、雕塑的艺术技巧与熔铜技巧紧密结合,开创了铜雕艺术中的一个崭新的门类。
“铜艺术的辉煌在青铜器时代已到顶峰,这五千年的传奇,很难超越。但我们不能始终在传统的圈圈里打转。”朱炳仁这种创新的理念,深深地影响了儿子朱军岷。作为“朱府铜艺”第五代传人,朱军岷已经从父亲那里接任浙江金星铜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现在他考虑更多的是,企业怎样走出新道路?带着这种“突围”的心态,2005年他开始关注家居领域。
在这次浙江省最大规模的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金星铜公司展出了一系列铜家居用品,吸引了众多眼球。仔细看,这些用品既带有中国传统的装饰花纹和意境,又结合了现代设计。比如,“蔓妙”系列的铜水盆、铜烛台,取意传统的缠枝花纹,将优雅舒展的花纹与现代简洁的器形结合,坚硬的铜上开出蔓妙的花。又比如,“四鸟栖”熏香台上,四只叽叽喳喳的小鸟停在一根树枝上,简单的镂空和蚀刻工艺,使得静态的画面变得鲜活起来。点燃熏香时,袅袅轻烟会随着香棒从一只只小鸟的身体中依次飘出,充满了趣味。
这是朱军岷带领年轻的设计团队“玩”出来的新作品,并且有一个共同的品牌——“仁品行”。“在设计上,父亲更执着于个人奋斗,而我则倾向团队的力量,更重视品牌建设。”朱军岷说,“技艺可以通过师傅带徒弟相传,但艺术理念要靠品牌来传承。比如百年水晶施华洛世奇,消费者现在只知道它的品牌,却并不关注它的设计师。”
年轻的设计师们不懂铜艺,却对全球化时代的主流市场需求十分敏感。“我们看很多工艺大师的作品,然后把大师们的技巧全部打碎,再分析这些工艺用在什么环节,进行一次再创作。”就这样,朱军岷一手牵着祖传技艺和能工巧匠,一手牵着充满着新点子的年轻设计师,将铜金属变成了一件件进入寻常人家的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