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铜雕父子”朱炳仁、朱军岷
在艺术自由与商业规则间穿梭
· “木雕父子”高公博、高敏
同一种坚守,不一样的路径
· 传承与突围:手工文化的代际对话
· 更多的“父子兵”
正在探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木雕父子”高公博、高敏
同一种坚守,不一样的路径

  博览会上,另一对父子也引人注目——父亲高公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儿子高敏,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父子俩都从事黄杨木雕创作。

  高公博创作黄杨木雕已经快40年了。20世纪80年代,在黄杨木雕市场十分不景气的时候,许多人改行离开了,而他却坚持了下来,埋头钻研艺术,发展了黄杨根雕,独创了黄杨劈雕,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传统的黄杨木雕一般采用先立意后找木的方法。而树根雕和劈雕却以发现材料为先、立意创作在后,在奇特复杂的素材中悟出多变的形象,达到“人天同构”,使之优雅脱俗。

  “所有的树根里都有一个生灵存在!”高公博用自己的苦心摸索和奇思妙想,创作出一件件精美作品。他的作品注重人物形态变化,尤其是脸部神态。40多年来,他传承了传统的圆雕法(三维立体精雕细刻),更致力于开拓创新,成功地创造了根雕、劈雕、意雕等三大新型艺术表现手法,使传统的黄杨木雕走出了数百年来形成的局限。

  最近,高公博决定以黄杨木雕再现《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他从几十万斤黄杨木中选取800年至1000年树龄的上等原材,一改传统黄杨木雕单一、静止定格的造型手法,首次以大件整体群雕和动态形式表现四大名著的主要人物和经典故事。目前,已创作成功《西天取经》、《齐天大圣——花果山》等7件作品,历时一年。

  高公博说,完成四大名著工程需要耗时5年至10年,如果讲经济效益,肯定得不偿失。但是,黄杨木雕和四大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自己不在乎经济上的得与失,而更在意文化传承的价值。

  面对市场经济,尤其在市场经济发达的温州,一个人,为着一项传统的手艺,不受外界干扰,潜心钻研40余载,这是怎样的一种坚守?

  受父亲的影响,高敏从小就爱上了木雕,后来又考上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他将学院派中的现代元素注入传统木雕技艺中,颇有一番造诣。但近年来,高敏却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促进乐清地方工艺美术发展当中,因为他还有着另一个职位——乐清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主任。

  尽管父亲担心儿子为事务耗费太多时间而影响艺术成长,但高敏却从未对这几年的付出感到后悔。“乐清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包括黄杨木雕、细纹刻纸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有超过30种民间工艺美术品种。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组织工作,反而激发了我很多灵感。这些年,我每年都会认认真真创作四五件作品,大家都说我在进步。”

  对于传统文化,高敏有着和父亲一样的热忱。和父亲多年来呼吁建立一整套传承传统工艺美术的教育体系不同,高敏致力于推动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黄杨木的资源有限,做木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只有走产业化的路子,才会给民间艺人带来收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承难题。”在高敏的奔走和推动下,乐清的民间手艺人开始积极参加各地的文化博览会,扩大知名度并承接订单。原先关起门来一心琢磨技艺,却不理会作品是否符合市场潮流的现象为之一变。如今,乐清黄杨木雕总是以统一的品牌形象,出现在大型展览上。

  “只有把乐清黄杨木雕打造成一个地域品牌,才有利于这项手艺的全面传承。”高敏坚信,乐清黄杨木雕的牌子响了,每个艺人就有了更长久的未来。现在他又有了一个新的计划:在他挂职农村指导员的乐清象阳镇后横村,搭建工艺一条街,与旅游产业挂钩,发展当地的民间艺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木雕父子”高公博、高敏
同一种坚守,不一样的路径
2009-7-7 浙江日报000102009-07-07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