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钱塘周末
3  4  
PDF 版
· 祭海谢洋:海岛美丽而古老的传说
· 吴一剑:十五年“磨剑”献爱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吴一剑:十五年“磨剑”献爱心
本报记者 刘 慧 文/摄
  夏日的北京,阳光明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主办的纪念“春蕾计划”20周年——吴一剑雕塑捐赠展,5月18日在全国妇联开幕。

  一段深情的展览前言留住人们的目光:吴一剑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以涌动飞扬的激情、独具匠心的构思、沉雄凝重的艺术语言,塑造出一个个性格鲜明、美轮美奂的艺术形象。吴一剑将这批倾注着爱心和心血创作的雕塑原创作品,全部无偿捐赠给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希望通过义卖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走进展厅,不论是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那个在手机上安睡的《亲爱的宝贝》,那位为地震灾区孤儿喂奶的《警察妈妈》,那个躺在担架上向《解放军叔叔》敬礼的可爱小男孩,还是那位伸展双臂为天下所有孩子遮挡风雨的伟大母亲,以及为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精心设计的《大地》、《畅想》、《暴风雪》,还有那件为“春雷计划”而悉心创作的《溪水清清》……都彰显出吴一剑对生命的关爱、人道主义的境界和人生理想的诠释。

  当记者按照画册上的地址,来到位于转塘的中国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基地时,看到一个汗流浃背的人,正在一片刺耳的金属切割和樃头的敲打声里,埋头焊接着雕塑作品。他,就是吴一剑。

  放下手中的活,吴一剑指着存放在走廊上的雕塑材料告诉记者,这个临时的创作室也是朋友提供给他的。在二楼的仓库里,还堆放着吴一剑别具匠心用玻璃钢、金属焊接雕塑的《阳光》、《天穹》、《破晓》、《黎明》、《母爱》、《梦想》等二十几件系列儿童雕塑。

  2008年7月8日,在北京全国妇联首次举办的《生命·关爱·理想》个人雕塑展上,吴一剑将首批原创的33件玻璃钢作品,以及全部知识产权无条件捐献给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其全部作品被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收藏。

  “盼望有更多的像吴一剑这样既对艺术高度追求又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展示他们的爱心,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儿童慈善事业。”捐赠仪式上,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向吴一剑颁发了捐赠证书。

  2009年5月9日,带着50件铜雕作品,吴一剑第二次来到北京。先在北京关爱学校举办了“汶川地震一周年雕塑展预展”,受到关爱学校孩子和老师的热烈欢迎。其中,表现汶川地震为主题的《亲爱的宝贝》等作品,受到大家的高度关注。

  5月12日,正值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由全国政协委员、资深传媒人士杨澜创办的阳光文化基金会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合作,在北京银泰中心柏悦酒店举办了“风雨之后见彩虹——‘汶川大地震孤残儿童救助专项基金’慈善答谢晚宴”。此次活动通过购买晚宴现场座位,捐赠拍品等多种形式,为“汶川大地震孤残儿童救助专项基金”捐款。

  晚宴由杨澜与著名电视主持人戴军、柯蓝、谢娜共同主持,内容包括慈善拍卖、慈善义演及晚宴三部分。每一位到场嘉宾的晚宴席位费用和拍卖所得都将直接汇入“汶川大地震孤残儿童救助专项基金”专用账户。国际友人、英国查尔斯王子捐赠两幅名人油画,吴征、杨澜夫妇捐出个人珍藏的两幅吴冠中版画做拍卖所用,拍品还有吴一剑的雕塑作品等。

  豪华的大厅里,橘黄的灯光下,吴一剑的双眼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精心之作——黑色的手机键盘上躺着一个婴儿,屏幕上有这样一段话“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件《亲爱的宝贝》一亮相,便引起在场许多爱心买家的关注。

  记者看到,吴一剑每件作品的报价在15万元不等,现场有专家估计,“可能会拍卖出更高价。因为这样有主题、成系列的儿童雕塑作品并不多见。”

  当晚,经过多次举拍,《亲爱的宝贝》以38万元被香港人购买收藏,另外一件《溪水清清》以12万元被青岛啤酒总裁收藏,一共50万元善款已汇入汶川孤残儿童专项基金。另外,《溪水清清》还被中国儿基会选为纪念春蕾计划20周年纪念品。

  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吴一剑,现在已离开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酷爱雕塑的吴一剑,从毕业的那一天起,就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所长,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因为在安徽乡下的老家,我看到太多孩子因贫穷而失学,那可怜模样,那渴望的目光,让我至今不能忘记。”做事执着的吴一剑告诉记者,当年他从贫困的安徽省金寨县梅山镇迈进中国美术学院大门,整整考了4个年头;而当他从中国美院雕塑系毕业至今的十五年里,吴一剑却一直在做着这一件“傻事”。

  如今,吴一剑在这条艺术之路上依然走得很辛苦。做雕塑需要大量时间,投入大量的材料和资金。“做一件铜塑作品就得花去三四万元。”吴一剑告诉记者,因为当时手头紧,第一批30余件雕塑也只能用玻璃钢材料。当时作为一名在职教师,吴一剑只能在别人睡觉和休息时间,把自己关进转塘的创作基地,为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雕塑作品废寝忘食。吴一剑说,他的脑子总有未成形的雕像在晃动,只要有可能,他就静下心来,让这些难得的灵感在脑海里慢慢孕育成熟。

  这两年来,吴一剑得到了社会各界许多有心人帮助,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作为非专业人士,仅从思想性角度我就能体会吴一剑雕塑的不凡意义,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情怀。”上海网友金淳谨说。

  “我一定要创作一批高质量的青铜雕塑。”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吴一剑在做第二批青铜雕塑时,索性把他在杭州的房子也卖了。尽管从艺道路与他的人生经历并不平坦,但是,如今依然单身的吴一剑对艺术的感情却更为执著而深沉。正如拍卖会上收藏家所说的那样:这不得不归功于磨难、清贫、世俗等对一个人意志的考验。拿艺术说话、拿作品说话,我们看重的正是吴一剑坚持十五年之久的恒心,这也是我们支持青年艺术家最想实现人生理想的动力所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周末 00013 吴一剑:十五年“磨剑”献爱心 本报记者 刘 慧 文/摄 2009-6-26 48256F32002924A6482575CF002871DE[A1-刘慧≈B1-杨新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