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超越血缘的爱
· 三门农民东北建“粮仓”
· “浴火重生”看义乌
· 农民在“农业车间”上班
· 敞开大门 问计于民
· 友好往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口气包下3000亩地
三门农民东北建“粮仓”
  本报讯 (记者 叶晖 通讯员 贺军 林伟挺) 在刚刚结束的第20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三门县丰安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咸友代表合作社,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8511农场签下3000亩优质水稻基地建设项目。他说:“今年下半年,台州市民就可以吃上‘台州牌’东北大米了。”

  马咸友是三门县沿赤乡种粮大户。2004年,他带领当地农民建起了该县首家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然而,随着合作社规模日益扩大,当地粮田紧缺成为合作社发展的一大难题。

  今年3月,一直为此苦恼的马咸友,无意中在网上发现牡丹江市8511农场的一则粮田招商信息,老马立即拨通了农场场长孔令波的电话。而后,他又多次赶赴牡丹江市,实地考察了当地的土壤结构、农业基础设施、水稻质量管理体系后,与对方达成了总面积3000亩的稻田承包协议,并约定于“哈洽会”期间签订合同。

  马咸友告诉记者,8511农场每亩土地的承包费为150元,加上人工管理费、机械操作费、农资费等各种生产成本,每亩种粮成本约650元,而三门当地仅每亩土地承包费就要四五百元。“牡丹江市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十分优越,水稻亩产可达600公斤,每亩种粮成本比台州节省了好几百元。” 马咸友满意地说。

  根据协议,三门县丰安粮油专业合作社只需提供资金与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田间管理、稻谷收储等可以委托农场全程负责,“我们好比是‘甩手掌柜’,届时只需将稻谷加工成大米,并进行品牌包装后,全部运回台州销售。”马咸友计划,两年后将承包面积增至1万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三门农民东北建“粮仓” 2009-6-25 48256F32002924A6482575DF002EE355[A2-叶晖≈B1-吴雅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