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80后”担任党政要职,频频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些苗子被超常规提拔到领导干部的位置上,接下来,他们所处的周边环境,能不能也为他们做出相应的调整,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合成长的土壤?
中国人民大学的毛寿龙教授认为,如果我们能在把年轻干部提拔上来以后,在理念上,或者说制度上给予一些针对性的创新方法,可能会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
毛寿龙说,作为年轻干部自身而言,应该更多地强调以人为本,更多地从管理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可能会有很多人不太认可年轻干部的决策能力,所以,后者要特别强调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注重办事过程中信息的公开、公平、公正。
从能力方面看,毛寿龙认为,如果年轻干部能非常具体、认真、专业地处理一些实际问题,不拘泥于传统的细节,或者说,如果他们能有自己的一些特色,在政绩上对自己有更深远的追求,就可能会比较出众,能够得到领导和各界的认可,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评论人士指出,对于像周森锋这样的年轻干部,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接下来干的很多事情,来赢得老百姓的心,而不仅仅是人民代表的票。
几代年轻人都曾经发出过这样的疑问,“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如果仅仅是让“世界改变了我和你”,恐怕还不符合人们对于干部年轻化的期待。
人们对于年轻干部的评价,关键还是要看他们是否具有独到创新的能力,是否具有让群众信服和认可的业绩。人们现在有权质疑年轻的周森锋,但如果一两年后,他能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来,别人也就会忽略他的年龄,把他当成一名称职的市长来看待。
分析人士认为,从十七大报告就开始提出,对于干部任命,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也有发言权和监督权。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想要了解一个年轻的市长更多的背景,其实是无可厚非的。年轻干部必须适应压力,既要适应本市、本地区或本部门工作中的压力,还要适应全国各地,甚至来自世界各地的关注的压力。成长,就是要在压力中成长。
分析人士还指出,29岁市长周森锋的道路事实上是很难复制的,因为他的很多际遇都极具偶然性。从十七大报告的精神来看,干部选拔一是强调要公开选拔,二是要竞争上岗和差额选举,这才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据央视《新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