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与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先进典型
湖州城市改造重节地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湖州,享有“宜居之城”的美誉。然而,湖州城市中央却存在着不少破旧简易平房、违章搭建严重、公共设施缺乏、生活环境恶劣的城市棚户区;城市“边缘”,存在着管理混乱、周边环境低洼易涝、基础设施不配套、宅基地人均130平方米以上的“城中村”。
据调查,城市内共有占地面积119.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3.6万平方米的16个棚户区和60个聚居点、占地11397亩的“城中村”,涉及近3万居民、4万村民。
住房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为此,湖州市全面启动了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该市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投资55亿元,全面启动16个棚户区改造,加快近期建设控制线内城中村的拆迁改造,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湖州市在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把改造和节地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城市居住建设节地工程,挖掘土地潜力。2008年1月,该市已经先期启动了市陌路等6个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总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涉及3600多户,约占整个改造总面积的50%。目前,6个城市棚户区已经累计完成投资近11亿元,签约3396户,其中堂子村、市陌路地块已完成31.76万平方米用地面积的拆迁、安置、整治工作,容积率由原来0.62提高到1.5。
该市“城中村”改造目前已完成2443亩的拆迁改造工程任务。通过改造,原来居住在双塘村8个聚居点的8800多名农民,被统一安置到多层及小高层内。该村的村庄建设总面积从原来的2040亩下降到756亩,人均用地从155.31平方米下降到56.89平方米。
按照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计划,在今后的三年内,湖州市剩余的10个城市棚户区和42个城中村聚居点改造工程将全面完工。原来“城中村”占据的11397亩农村宅基地将下降到3780亩,聚居点将减少至11个,预计可节约土地1935亩。
(湖州市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