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丽水资讯
3  4  
PDF 版
· 浙江龙泉佳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龙泉快车”奔驰在科学发展大道上
· 缙云行政服务中心力助企业温暖“过冬”
· 莲都130家企业与职工签“共同约定书”
· 森林限伐引导林农转产转业
· 青田杨梅
为什么这样“红”
· 将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纳入乡镇考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青田杨梅
为什么这样“红”

通讯员 阮春生 徐晓军
  6月中旬,青田“东魁”杨梅成熟,如期开摘上市。

  由于投产面积的增加,以及杨梅“大年”因素,农业专家预计:今年青田杨梅的产量要比往年增加22%左右。

  杨梅增产,果农能否增收?产业能否增效?笔者近日前往青田,对杨梅生产及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

  鹤城镇白浦村杨梅交易市场是青田杨梅销售的“晴雨表”。笔者在这里看到,市场周边停满了前来购买杨梅的私家车,杨梅售价每公斤20元左右,价格基本与去年相当。

  白浦村党支部书记姚碎南告诉笔者,销售可以用火爆来形容,仅是他家最近每天都能卖出300公斤杨梅。

  六月,红红的杨梅无疑是青田最醒目的色彩,而与之相关的“杨梅经济”,也成为青田经济的一抹亮色。

  政府“贴钱”、农民挣钱的富民经济

  “杨梅产业,在青田可以说是一个政府‘贴钱’、让农民挣钱的‘富民产业’。”

  青田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为了让青田杨梅产业做大,农民持续增收,政府可是煞费苦心。“除了做好杨梅品种更新、技术服务等常规动作外,青田在杨梅的品牌推广、顾客吸引方面,每年投入的财政资金就达数百万元之多。”

  早在本世纪初,政府就专门支持龙头企业注册了山鹤牌商标,并由政府出面,拉着杨梅赴上海、温州展示、展销。从2001年至今,每年在杨梅开摘上市之际,政府出资连续举办“青田杨梅节”,大张声势,扩大影响。去年,政府还专门拿出200万元,将青田杨梅的推介会开到了西班牙,让杨梅首次走出了国门。

  针对邻近庞大的温州消费群体,从去年开始,青田县政府专门在温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温州市民品尝,提高青田杨梅的知名度。今年,青田还与温州电视媒体合作,别出心裁地举办青田杨梅小姐大赛,并以温州为重点,免费发放了1.5万张价值30万元的杨梅消费券。

  与政府不断“贴钱”相比,青田农民因为种杨梅而增收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全县杨梅种植面积已达8.6万亩,比10年前增加了7倍。投产面积已有6万亩,亩产效益达3万元,不仅远高于本区域其他水果种植的效益,也比其他地方杨梅种植的效益要高许多。

  品牌效应逐渐显现,杨梅树成为了青田农民的“摇钱树”。在青田,几个杨梅名村声名远扬。白浦村共有446户人家,种有8000多亩杨梅,目前一半面积已投产,年销售额超过700万元。只有80户人家的仁宫乡孙前村,仅是每年繁育杨梅苗木就收入50多万元,加上杨梅销售,户均收入近2万元。

  从卖杨梅到“卖风景”的旅游经济

  今年,青田发放的1.5万张杨梅消费券,可以用哄抢一空来形容。

  发放消费券,实际上是一个促销手段,激发的就是青田周边区域尤其是温州的潜在消费群体和潜在消费需求。青田县旅游局负责人分析,消费券完全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游客来青田采摘杨梅,除了买杨梅外,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促进农家乐的发展。

  “杨梅要卖好价格,但光卖杨梅还不行,还得‘卖风景’。”据介绍,最近3年来,青田大力推介“侨乡杨梅采摘游”项目,通过旅游来带动杨梅消费,实现杨梅销售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青田与温州山水相连,仅40公里车程,完全处于温州市民自驾游的最佳目的地范围。这些年来,青田将杨梅销售对象重点瞄准温州市民,不遗余力地向其推广,青田杨梅的品质已获得众多温州消费者的认可。但是,由于杨梅在储存、保鲜上的劣势,大量运输杨梅到温州市场销售并不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让更多温州市民消费青田杨梅,青田就动起了“采摘体验”的脑筋。

  临近周末,笔者在仁宫乡孙前村看到,村口停满了温州牌照的私家车,杨梅山上的游客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笔者了解到,他们中不少还是旅行社组织过来的散客。游客们表示,采摘杨梅就是周末放松心情、锻炼身体、亲近大自然的一种好方式。

  孙前村村民叶建森介绍,游客上山采摘杨梅,每人收取20元的“门票”。在采摘期间,可随摘随吃,但采摘的杨梅要带走,还得过秤付钱。其实,一家人来采摘杨梅,中午还得在村里吃农家乐,另外还买点土特产等,花在村里的钱比购买杨梅的钱还多。

  杨梅标准化生产的绿色经济

  杨梅是一种直接入口的水果,要长久保持旺销,品质是关键。

  近年来,青田县注重引进名优新品种与培育地方良种相结合,先后引进了6个新品种,从中确定了东魁梅、舟山晚稻梅等主要栽种品种。同时加快培育下坑梅、桐子梅等地方良种,目前全县杨梅良种覆盖率已达95%以上。

  杨梅产量提高了,味道更甜了,还要让杨梅保持“绿色”本质。今年,在杨梅生长初期,县农业部门专门给杨梅大户和杨梅基地送去“杨梅优质高效生产模式图”,教果农规范生产,尤其是严格控制化学肥料的使用,禁止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今年3月,青田县杨梅产业协会还制定了杨梅产业发展“十大自律”。内容除了要求规范施用化肥外,还要求果农在采收时,实行分期分批采摘,轻拿轻放;绝不以次充好,短斤缺两;不准使用含有毒化学成分的包装材料;果品储藏、保鲜时,不得添加有毒、有害的化学防腐剂等。

  笔者在白浦村的杨梅基地看到,每隔几棵杨梅树之间,就挂有一只荧光灯,以物理方式取代化学方式来防治害虫。青田山鹤杨梅公司还专门制定了《标准化生产手册》,普及标准化生产知识,建立杨梅生产档案,确保杨梅安全、绿色。

  去年,青田山鹤杨梅公司还在白浦、孙前等地建立了200亩核心标准化杨梅生产基地、2000亩绿色杨梅和1万亩无公害杨梅生产基地。基地产出的杨梅经过检测,均符合出口欧盟的标准要求。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丽水资讯 00013 青田杨梅
为什么这样“红”
2009-6-24 浙江日报000132009-06-24000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