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时间将过半 工作须加紧
· 跨海大桥海中
平台揭开面纱
· 多管齐下打实基础
· 南湖区探索初始排污权有偿分配和交易
· 吴兴群众共享“幸福舞台”
· 我省高考第一批分数线公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多管齐下打实基础
——温州“五大计划”强化村级组织建设

本报见习记者 方 力
  温州市把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夯实农村基础作为全市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去年,该市实施“素质提升、关爱激励、规范协调、运转保障、示范联创”五大计划,多管齐下,为推进村级组织建设打实基础。

  “菜单式”培训,强化村干部实际能力

  龙湾区永中街道坦头村在曾经的废弃地上建起了健身园、文化公园和灯光球场,昔日交错纵横的“空中线路”不见了,污水处理管道也埋到了地下。望着整洁的村子,村支书许绍钦说:“这些都是我们在培训和观摩的时候学的,然后根据村里实际进行改造的。”

  近年来,温州市着眼于提高村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强化教育培训,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培训。对新上任不久、缺乏实际经验的村“两委”干部,进行大规模轮训;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村干部,采取“菜单式”培训。该市先后举办了村女干部、资本经营管理、民主管理、重点工程政策处理等6期专题培训班。

  同时,温州市选调了11名经验丰富、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组成市级村干部讲师团,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巡回宣讲,交流经验。

  为让村干部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在着力提升村干部素质的同时,温州还出台了村干部激励机制,全面落实村干部的待遇。

  重大事项,村民是最高“决策人”

  在平阳县鳌江镇海城村,村委会主任徐贤东告诉我们,遇到重大决策项目,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一般只参与前期的讨论,“具体的还得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来决定,我们是没有‘拍板’权的。”

  村里所有项目工程投资的发票,每次到徐贤东手里的时候,都已签上几十个村民代表的名字了,他说:“村民代表组成的理财、采购、监督3个小组,分别对项目的经费和质量进行层层把关,不该花的钱他们绝对不会通过的。”

  在乐清市七里港镇曹田后村,村务公开同样受到村民的支持和信任。村账每月公布一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了村财务审计制度、财务审批限额制度。规定村委会主任的审批限额在5000元以下,5000元至5万元的要经村“两委”研究决定,5万元以上的必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每个月组织村务民主监督委员会成员都要对每张发票进行审核,盖章后上报镇村账代理中心统一记账并进行公布。

  规范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行为,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是温州市针对近年来一些村干部履职不规范、村里议事不民主所采取的措施。加大对村级工作制度的整合和创新力度,形成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的“四化一核心”的规范样本,并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村干部和驻村干部的考核内容。(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增强“造血”功能,保障村收入增长

  “我们这次的工程项目计划5年分段实施,市里一下就拨给我们30万元。” 瑞安市塘下镇陈岙村村支书陈众芳兴奋地说。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温州市每年向陈岙村补助10万元,用于村里的水利工程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温州市财政安排预算3500万元给予各个村配套补助,以后每年在3500万元的基数上视财力情况逐步增加。据统计,今年温州市各级财政共安排预算2.04亿元,专门用于村级组织建设。

  陈岙村过去是个“空壳村”,陈众芳当选村支书时,村集体年收入25万元,但负债86万元。该村有丰富的水利资源,于是陈众芳和村干部通过四处筹款和上级财政的资助,在村里的溪流上建起了蓄水堰坝,不仅解决了村民的用水问题,还把水有偿提供给周边的企业,每年有150万元的固定收入。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里又修建标准厂房,出租给企业。2008年,陈岙村的年收入达到400万元,固定资产2300万元,“空壳村”变成了示范村。

  温州市还出台扶持政策,每年安排400万元重点扶持50至10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增强这些村的自我“造血”功能,保障村集体收入年年有增长,力争通过若干年努力,把经济薄弱村数量减到最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多管齐下打实基础 本报见习记者 方 力 2009-6-23 48256F32002924A6482575DD002F90BA[A1-方力(浙报)≈B1-郑建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