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板”系指胡适。抗战前,学术界习惯把有名望、地位高的教授称为“老板”。当时北京学术圈内公认的“老板”有三位:胡适、傅斯年、顾颉刚。
胡适极自负。1919年,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出版,封面上赫然印着“胡适博士著”。
唐德刚曾如此描绘胡适在北大上课时的得意状:“老博士一肚子学问,满头脑真知灼见,再加上个能说会讲的嘴巴。可以想见,在北大红楼之内,聚天下之英才而讲演之,三山五岳、古今中外……闭起眼睛吹起来,天花乱坠,讲台之下,欢笑四起,掌声如雷;胡博士好不乐煞人也!”
某次在一个宴会上,胡适称赞了郭沫若几句,郭氏在另外一桌听到了,兴奋异常地走了过来,在胡氏脸上狠狠地Kiss了一下。但也有不把“胡老板”放在眼里的,那就是人称“章疯子”的章太炎,和他的弟子——“黄疯子”黄侃。
章太炎既是辛亥革命的元勋,又是超一流的国学大师。他“疯”到何种程度,看看他在日本时填写的一张户口调查表就知道了:“职业:圣人;出身:私生子;年龄:万寿无疆。”他一生狂放,至死依然。临终遗言是:“朴学从此绝矣!”
1920年,胡适送了一本新作给章太炎,扉页上题写了“太炎先生指谬”,下署“胡适敬赠”,并在两个人的名字旁各画了一条黑杠。章太炎不知何为新式标点,看见自己名字被加了黑杠,勃然大怒:“何物胡适,竟敢在我名下胡抹乱画!”后来看见胡适的名字旁同样有黑杠,方才作罢。
黄侃是章太炎的得意门生,曾以一篇《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宏文,有力地推动了武昌起义。黄侃素性狂傲,落拓不羁。他曾寄住在好友吴承仕家,后来不知为什么闹翻了,吴要他搬走。黄心有不甘,搬家时爬到房梁之上,写下了一行大字:“天下第一凶宅!”
在武昌任教时,黄侃与自己女儿的同学发生爱恋,数月后两人突然宣布结婚,婚后不久,转到南京中央大学任教。藏书满屋,有美一人,怡然自乐。黄和校方约法三章:“下雨不来,降雪不来,刮风不来。”人称“三不来”教授。
比起“章疯子”来,“黄疯子”更不把“胡老板”放在眼里。“五四”前后,黄侃和胡适同在北大任教。黄竭力反对胡适提倡的白话文运动。有一次,黄对胡说:“你口口声声要推广白话文,却未必出于真心。”胡适不解其意,问其故。黄侃答道:“如果身体力行的话,你的名字就不应叫胡适,应该叫‘往哪里去’才对。”胡适一时语塞。
有段时间胡适热衷对墨子的研究,某次在宴会上谈及墨学,滔滔不绝。黄侃骂道:“讲墨子的人都是混账王八蛋!”胡适知道“黄疯子”的厉害,未予理会。谁知黄得寸进尺地接着大骂:“胡适的父亲,也应是混账王八蛋!”胡大怒,黄则缓缓道:“你不要生气,我只是考考你。你知道墨子讲兼爱,所以心中无父,而你心中有父,所以你不是墨子的标准信徒。”胡适无言以对,举座哄然大笑。
“章疯子”与“黄疯子”之结上师生缘,颇具戏剧性。两人本不相识,皆因鼓吹革命,先后流亡日本,并恰巧租住同一公寓。一晚,住在楼上的黄侃内急,竟跳上窗台,往外撒尿。楼下的章太炎正窗前读书,猛然间臊尿如瀑,“哗哗”飞溅,不由得怒火攻心,朝着楼上破口大骂。黄侃岂是省油的灯?回骂掷地有声!唇枪舌剑之中,黄侃越听越觉得楼下那人骂人极富学问。于是匆匆下楼求见,一见而惺惺相惜,黄侃当场对章太炎执弟子礼。
1915年,章太炎因触怒袁世凯,被软禁在北京钱粮胡同一处宅院内。黄侃闻讯,二话不说,带上铺盖即刻进京,住进宅院侍奉恩师。
黄侃平时治学,述而不作,讲义七零八落,从不整理。章太炎苦口婆心地劝他著书,他的回答很是经典:“吾年五十,当着纸笔矣!”
1935年,黄侃50岁。章太炎以黄侃的承诺为创意,郑重赠其一副寿联——
韦编三绝今知命;
黄卷初裁好著书。
上联的“韦”,即烘干的牛皮,古时竹简以“韦”穿缀成册。“绝”即“断”,成语“韦编三绝”,典出《论语》。孔子说,由于经常翻书,以致牛皮都断了三次。“知命”,指“知天命之年”,即50岁。下联的“黄卷”,是对纸的雅称,盖因古时纸张,常用黄药染过。全联的意思是:黄侃,你50岁了,人家写的书你读得够多了,该自己动手写书了!
老师给学生撰赐寿联,自古罕见,况且联语之中,恩师对自己的勉励之情溢于言表。黄侃激动地将此联悬挂于厅堂。不料有眼尖者发现,此联内含不祥,如同谶语。短短14字中,竟嵌入了“黄绝命书”4字!
黄侃悚然,急忙撤下寿联。当年10月8日,因饮酒过度,黄侃泣血身亡。章太炎因自己的一联成谶,悔痛不已。他悲怆地撰写了《黄季刚墓志铭》。黄侃的侄儿将黄侃的生前文字汇聚成书后,太炎先生又为之作序。翌年,章太炎驾鹤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