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开发的试验田
——金磐扶贫经济开发区为磐安群众打开致富之门
本报记者 黄宏 磐安县报道组 陈一波
【创新关键词】异地扶贫开发
金华市区里有座“磐安城”——金磐扶贫经济开发区。1994年,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贫困县、贫困乡镇建立异地扶贫经济开发区。金华市委、市政府迅速响应,在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规划了3.8平方公里土地,设立了扶贫经济开发区——金磐扶贫经济开发区,支持磐安经济发展。
这块异地开发的试验田成了承载磐安山区20万人民致富的希望之地,也使一直来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走出山外天地宽,城乡联动促发展。磐安县在金华城区创办扶贫开发区的实践,为欠发达地区“异地开发,科学发展”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
金磐开发区的创办,找到了打开贫困地区群众致富之门的“金钥匙”,如今,金磐扶贫经济开发区已成为磐安县主要的工业基地、重要的经济支柱。开发区累计为磐安县提供就业岗位7000多个,培养各类创业人才1000余人,接收下山移民500余人。久居深山的大批农民走出山门,融入城市,由村民变成市民,由农民变成产业工人。
金磐开发区的创办,为磐安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提供了可能。从2000年开始,扶贫开发区上缴税收就占到全县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强,使磐安县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基本保持全市的平均增长速度。
与此同时,自1998年以来,磐安杜绝审批有污染的企业150多家,同时,关停水体有一定污染的37家效益不错的企业,境内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4%,全县95%的河道水质保持在I类标准,空气质量全年70%左右的天数保持在I级标准。
【专家点评】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后郑海霞:金华市为磐安县提供了开发区,用于发展工业。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参与企业经营与生产过程,以企业市场竞争获得的税收作为对上游水域生态服务的补偿,这是一种很好的模式。这对上游地区的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影响,较好地解决了上游贫困与流域环境保护的问题。
【受益者感言】金磐开发区铭鸳服饰董事长张永明:我的老家在磐安县高二乡最偏远的一个小山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往厂房去连机耕路都没有。我到金磐开发区创业后,不少磐安老乡和我一起出来,到我的企业上班。如今,他们已有40多人在金华买了房子,还有的走上自己创业的道路。没有金磐开发区这个平台,很难想像我的企业能有现在的发展,和我一起创业的老乡能拥有今天的市民生活。
让村务监督更到位
──武义首创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本报记者 金毅 武义县报道组 朱跃军 徐勤
【创新关键词】村务民主监督
武义县创设了一个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并列的“第三驾马车”——村务监督委员会,其成员由村民代表直选产生,独立行使监督村务的权力。监委会全程监督,能及时发现差错、启动纠错程序,约束了村干部的权力,保障了村民的权利。
2004年6月18日,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的村民代表聚集在村委会会议室,选举产生了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党支部、村委会一起称为“三委会”。以一个机构、两项制度为标志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诞生。
后陈村的监委会,制度设计上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并列,可以“对村两委不按村务制度作出的决定或决策提出废止建议”。并规定,监委会候选人应是非村两委的成员及其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的村民代表。监委会成员除了党支部召开的党务会议外,村里其他一切会议都有权参加,直接对村民代表大会负责。村委会按制度办事的,监委会支持和保障其有序开展工作;在监督过程中或接到村民举报后发现村干部有违规行为的,启动纠错程序。整套制度体现了分权制衡和村民自治。
武义县在后陈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2004年9月,在全县试推行,到2005年5月底,结合农村村级组织换届,武义在全县546个村(社区)全部推行了监委会制度。2005年10月,“村务监督委员会”入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2007年6月,“后陈经验”获得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协调小组授予的“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奖”。
监委会的全程监督,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了村干部“不能腐败”、“不敢腐败”。后陈村近年投入公共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建设标准厂房4万多平方米,招投标82次,招待费却从2003年的10多万元迅速下降,每年控制在数千元之内,为村里增收节支近百万元。据统计,武义县2005年至2008年村级公益性投资总额约为5.16亿元,普遍进行招投标,全县节约资金1.06亿元,村级招待费总平均下降18.5%。
【专家点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吴卫生:监委会对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把村委会建设成为一个廉政的组织、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组织,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创举。
【受益者感言】白洋街道后陈村村民陈华寿:村务监督制度实行几年来,村干部办事越来越规范、透明、公开,大事都经过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同意。5月,村里前湖宅基地块填路基,村委会和监委会各自成立小组打听填路石头价格,再综合比较,提出每车石头90元的方案,最后公示、投标,我们村民都很放心。
“三堂会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永康建立有效机制破解信访难题
本报记者 朱海兵
【创新关键词】破解信访难题
永康市舟山镇山坞村村民老俞,为村级财务、承包田调换、被他人殴打致伤等问题多次上访。经市委书记参与的“三堂会审”后,有关部门决定对他反映的村财务问题立即开展再审计,对他的承包田调换后利益受损问题责成镇政府“补差”解决,并对其他相关问题给予经济补偿两万元。老俞得知后,热泪纵横,当场表示息访。
疑难信访问题大多是累积多年、经数次调处无果,一般被认为是缠不得、惹不起、沾上就难以脱身的“老大难”问题,加上事隔多年、材料缺失、证据不全、政策变化等原因,这些问题大多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乱麻团”。
为彻底解决疑难信访问题,永康市建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坐堂主审、政府职能部门参与会审、司法部门专家陪审的“三堂会审”制度,原汁原味听信访人诉求,原则灵活处理信访事项。
永康市主要领导会审解决疑难信访问题制度出台后,市信访局全面排查出56件疑难信访案件的详细情况,由信访局和责任部门研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建议,分4批由主要领导包案进行“三堂会审”。会审过程中,注重事前准备、有的放矢,积极引导、依法办事,情理结合、灵活调处。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目前全市已有47件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得到圆满解决,会审成功率为83.9%。其中,有4件涉法涉诉案件,信访人被说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对个别“打不起官司”的老户,法律援助中心先予垫付足额的诉讼费用。
“三堂会审”制度的实施,赢得了化解矛盾的稳定效应、营造了创业创新的发展效应、取得了端正信访风气的导向效应、塑造了党和政府为民办事的形象效应。
【专家点评】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徐令义:永康市党政主要领导带领班子成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以“三堂会审”为载体,把信访群众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与信访人平起平坐,产生情感交融和同频共振,用互动的方式、商谈的口吻、调解的方法,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有效化解了一批又一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信访人实现了多年的诉求,感谢党和政府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接待上访群众的干部也深感民意如天、责任重大。
【受益者感言】石柱镇新店村原会计李陈恭:我曾上访要求清查1993年至1998年村级财务。经过“三堂会审”,相关领导不厌其烦地耐心上门做工作,并对村财务进行了重新审计。地方党委、政府表现出来的诚意,使我很受感动。如今,我自愿当了一名协助政府做好信访工作的“信访信息员”。
“农技110”让农民赶上“E时代”
——衢州为农服务的一个新创造
本报记者 汪成明
【创新关键词】农技110
衢州市“农技110”服务体系由市、县、乡三站(中心)和村级终端组成。“三站”做到“五个有”:有机构人员、有专家队伍、有场地设施、有经费保障、有规章制度。村级终端既是“农技110”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农村信息化应用的示范者,在解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施上,衢州开通“农技110”咨询热线,市、县、乡三级“农技110”现场配有咨询专家,接受农民来电来人咨询;开通网上咨询在线,利用“农技110”网站开展网上咨询;开通手机咨询热线,市、县“农技110”聘用200多名各专业农技人员为场外咨询专家,将他们的专业和手机号码向社会公布,手机免费接听来电,随时接受农民咨询;开通114号码百事通,农民只要把咨询内容告诉114,114号码百事通就会自动转接到有关专家。
同时,衢州还构筑“三电一报”信息渠道,加大信息发布力度。一是通过电脑发布信息。利用浙江农民信箱、“农技110”网站和其他有关网站查找和发布各类信息,把网上促销产品、网上招商引资、网上订单农业等作为工作重点;二是通过电话发布信息。“农技110”开通了电话“听网”、手机“听网”、手机上网和手机短信服务。手机短信内容分成28类,用户根据各自需要选订,现有用户2.1万户;三是通过电视发布信息。建立产业政策数据库、科技资料数据库、市场信息数据库,构建衢州市农村科技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通过定点定时培训与大篷车巡回下乡培训相结合,对农民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
【专家点评】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剑平:农技110是为农服务的重大创新,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是因为它对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满足农民对科技信息的需求、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重大作用。
【受益者感言】江山市新塘边镇沈家村农民姜天才:去年我种了3亩甘蔗,发生叶子卷缩、生长受阻。急忙拨县农技110电话求救,有关专家当即赶到我的甘蔗田现场诊断,认为是施肥不当产生肥害,又遇干旱所致。因此指导我立即灌水,并喷施叶面肥,使甘蔗很快恢复了生机,最终获得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