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顺应发展大势 实现转型发展
· 转型升级正当时
· 历史是一种思维方式
·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
· 浙学论坛助力永康发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顺应发展大势 实现转型发展
郭占恒
  当前,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还在发展蔓延。浙江要应对好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真正转危为机,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就必须把“解近忧”与“谋远虑”结合起来,善于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性变化,在立足当前做好保增长的同时,更要着眼长远做好经济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

  顺应大众消费时代来临的趋势,走新型扩大内需道路,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新的消费热点经济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最终决定生产,货币(G)到商品(W)再到货币(G’)面临惊险一跃,关键在于商品是否为消费者所接受。所以,消费很重要,消费者很重要,消费能力很重要,消费政策和消费环境很重要。去年,浙江居民人均GDP达到6078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08年《世界发展报告》最新分类,2007年中上等收入经济体的国民收入在3706美元至11455美元之间,中下等经济体人均在936至3705美元之间,低收入经济体人均低于935美元,高收入经济体人均在11456美元以上。由此看,浙江的人均GDP已处于中上等收入的中等水平。根据美国经济历史学家罗斯托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经济发展可分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起飞阶段、向技术成熟过渡、大众高消费时代,以及后工业社会等六个阶段的划分依据,浙江已逐渐进入其第五阶段的“大众高消费时代”,也就是日本学者曾主张和经历过的“消费革命”时代。

  今年一季度,尽管浙江出口严重下滑,拖累经济增长降幅较大,但消费增长13.1%,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全国也一样,今年以来国内消费市场一直很活跃,节假日时宾馆、商场、餐馆、旅游景点还是人满为患。中国人不是不会花钱,过去是因为“穷”、缺钱,现在我们是“不差钱”。目前世界旅游市场、奢侈品市场很大程度上是靠中国人的消费支撑着。这预示着中国大众消费时代即将来临,其主要特征:一是各种家电、家用轿车、移动电话等高档耐用消费品普及化;二是家庭住宅和装修等普及化;三是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等普及化;四是教育、卫生、保健等普及化。因此,浙江在发展、振兴、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要顺应大众消费时代来临的需求,大力发展新型家电、旅游、文化创意、健康保健、休闲娱乐、教育培训等新兴产业。适应这种消费结构升级的变化,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包括中央政府主导的4万亿元投资等,应以满足大众消费需求为重点,扶持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相关产品供给;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政府减税、企业让利,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优化消费环境,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消费安全。

  顺应工业化后期发展的趋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链向两头延伸,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工业化进程看,浙江去年农业比重降到5.1%,而工业比重提升到53.9%,按照中国社科院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浙江已完成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的任务,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发展的典型特征是,信息化、自动化、电脑化主导社会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多的生产性服务业从工业中分离出来,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传统工业比重逐渐下降,知识产业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

  目前,制约浙江发展的土地、淡水、能源、环境容量等资源约束是刚性的,过去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出路就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明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怎么走,对浙江而言就是压缩加工制造环节的产业链,拉长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环节的产业链,使产业曲线真正微笑起来;就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港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研发、设计策划、信息咨询、电子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一批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企业;就是积极推进服务环节业务外包,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努力使浙江逐渐发展成为区域性、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制造业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品牌中心、营销中心,以及服务外包中心等。同时,还要顺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顺应矿物质能源越来越少而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前景广阔的趋势,大力实施新能源战略,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和低碳经济,推动经济绿色复苏和绿色发展,这方面商机很多,国家和省里都有明确的政策导向。

  顺应城市化快速扩张的趋势,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推动城区经济“稳二进三”或“退二进三”,大力发展新型城市经济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推进器,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城市化进程看,浙江去年城市化率达到57.6%,城镇人口均已超过农村人口。目前,浙江33个设市城市经济占省域经济的比重已高达80%以上,2005年杭甬温三大中心城市以占全省6.7%的面积,集聚了全省16.4%的人口,创造了全省34.1%的生产总值,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45%,这预示着过去以县域为主体的经济正在快速向以城市为主的经济转型。

  适应这种转型,浙江的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必将进行新的空间布局,进行“稳二进三”或“退二进三”的优化升级。就是说,要充分发挥城市各种创新资源丰富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的优势,以规划建设总部基地、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物流园区、中央商务区、服务外包基地等为重要载体,带动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咨询中介、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发展壮大创意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网络经济、空港经济、港口经济、休闲经济等新型城市经济,带动市域和周边地区经济的转型发展。为此,浙江应在实施强县扩权和扩权强县政策的同时,加大城市尤其是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改革力度,增强城市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权限和功能。

  顺应经济全球化深度变化的趋势,走新型国际化道路,改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

  当前正在发展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可能会导致一些新的趋势性变化:如经济全球化黄金时代的扩散效应将会减弱;以美元为重心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将会发生缓慢而深刻的调整;美国将会改变过去的奢侈性消费模式,提高储蓄率、实行“再工业化”、追求国际贸易平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短期行为长期化。据商务部介绍,今年1—4月,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的“两反两保”调查38起,案件数同比增长26.7%,浙江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之下的重灾区,去年全国共遭遇来自美国、欧盟等19个国家和地区提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90起,其中81起发生在浙江,直接涉案金额15亿元,约占总金额1/4。再有,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生产成本的快速提升,中西部农民工将会大量回流就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等等。浙江是外贸大省,出口依存度很高,去年在人民币直接升值和间接升值较大的情况下还达到49.9%,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十分敏感。可以说,出口形势好整个经济就好,进出口形势不好,整个经济就容易不好。

  因此,必须要十分关注全球金融危机对浙江经济的长期影响,研究制定新型国际化战略,主要包括: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实施自主品牌、标准化和知识产权战略,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树立浙江制造的良好形象,并加快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提高一般贸易的附加值,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引导鼓励企业“走出去”,在国外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原材料基地、生产加工基地、营销网络和销售渠道等。总体上说,浙江产品的出口要由过去“卖得多、卖得贱”向“卖得少、卖得贵”转变。

  (作者系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1 顺应发展大势 实现转型发展 郭占恒 2009-6-15 48256F32002924A6482575C9002AD895[A5-郭占恒≈B1-江于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