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资讯
3  4  
PDF 版
· 奔竞不息求发展 转型升级铸辉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6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奔竞不息求发展 转型升级铸辉煌
——萧山化纤纺织产业求发展抓转型促升级纪实
  奔竞不息求发展 转型升级铸辉煌

  ——萧山化纤纺织产业求发展抓转型促升级纪实

  【 】

  勇立潮头

  产业集聚优势明显

  对萧山工业来说,化纤纺织产业既是发家产业,又是支柱产业。2008年全区化纤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50.58亿元,同比增长7.4%,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6%;实现销售收入1253.37亿元,同比增长5.5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41.6%。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化纤及化纤产品的集散地之一,萧山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萧山及周边拥有中国纺织原料城市场、柯桥市场、中纺城市场等,同时辐射周边如吴江盛泽、诸暨大唐、杭州临平等专业化市场。这些市场基本都以化纤及化纤纺织品为主,形成了从纤维到面料配套齐全的市场链,专业化协作条件好,信息反馈灵活,销售及物流成本低,带动了周边地区化纤纺织服装等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萧山区委、区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和支持化纤纺织产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鼓励产业发展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化纤纺织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经过近十年的历程,无论是产业规模、经济总量,还是技术装备、行业结构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已形成明显的产业竞争优势和集群效应,基本形成了从PTA到化纤、织造、印染、服装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结构,成为我国及世界最大的化纤及其织造生产基地。产业主要涉及化纤、棉纺、机织、印染、花边、针织、经编、服装、家纺等。该区同时拥有“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化纤名镇”、“中国羽绒家纺名镇”、“中国化纤织造名镇”、“中国羽绒之都”、“中国花边之都”等金字招牌,产业链较为完整、集聚效应明显、国际竞争能力较强。

  萧山区现有化纤纺织企业4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838家,亿元以上企业有108家:10亿元以上19家,50亿元以上7家,100亿元以上2家。838家规模以上化纤纺织企业,全部都是民营企业。企业产权关系明晰,市场反应灵敏,经营机制灵活,融资环境良好,投资决策快捷。这些都为萧山区化纤纺织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制保证。如今,一批龙头企业已经形成,如恒逸、荣盛、航民、富丽达、三元、红剑、开氏、龙达、联达、翔盛等。其中恒逸集团和荣盛集团共同投资兴建的PTA企业总产能已达300万吨,占全国的22%,已成为全国最大的PTA生产企业。富丽达集团已是全国最大、世界第三的粘胶短纤维生产企业。

  做强主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是萧山化纤纺织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利器”。许多企业以务实的作风专心做主业,寻找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提升产品品质、设计创新、加强管理等,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练就了一身抗击风险的本领。恒逸集团坚持做精做优化工化纤主业,在发展聚酯纺丝、PTA基础上,又投资40多亿元建设己内酰胺项目。2007年以7亿元拍得原上海埃力生石化公司聚酯短纤项目并成功投产,成为恒逸集团首个并购项目。在此基础上,恒逸利用现代金融投资理念,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主业,同时还通过参股等方式进行资本输出,以实现“主业带动辅业、辅业反哺主业”的互动发展。

  技术装备水平领先也是萧山化纤纺织产业发展的显著特征。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纺织印染生产基地之一,萧山纺织、印染产业非常发达,装备档次处于较高水平:拥有世界先进的熔体直接纺聚酯涤纶生产技术,占涤纶纺丝能力的70%;从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瑞士等国家引进的各种高档喷气、喷水、剑杆以及片梭织机,占无梭织机总量的40%;棉纺生产装备逐步走向高档化,有瑞士、比利时等国家生产的清钢联装备和气流纺纱机;拥有国际一流的印染、轧染、印花等一系列后道整理装备。全区现有织机4.5万台,年织造能力45亿米;印染年加工能力42亿米,现有染缸2600只,定型机293台,拥有18条轧染生产线和38台印花机。目前,化纤纺织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设备优势。其中化纤行业8家企业共建设15条熔体直纺生产线,生产能力占全部化纤生产能力的80%以上,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在基本实现织机无梭化的基础上,中高档织机比例达到70%。

  6月11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在萧山召开。来自欧盟以及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和地区近400位国际化纤业内人士聚集一堂,聚焦“金融危机与化纤产业——挑战与展望”主题,围绕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化纤行业经济发展走势以及当前行业的一些热点和难点等问题深入探讨。

  作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的“中国纺织产业基地”,萧山已基本形成了化纤、织造、印染、服装及家纺的产业集聚格局。从规模上看,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化纤制造基地。2008年,萧山化纤产能达414万吨,约占全国的15%,其中聚酯涤纶长丝产能380多万吨、氨纶5万吨、锦纶9万吨、粘胶纤维32万吨,分别占全国的14 %、14.3%、7%和22%。萧山化纤纺织产业在中国化纤纺织行业中占据十分显著的地位。

  克难攻坚

  齐心协力抗击“寒流”

  近日,走进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的大门,传来的是阵阵机器高速运转声,各车间正在开足马力赶出口产品。今年一季度,该公司产量销量同比分别增长了18.63%和16.88%,利润增长近两倍。在目前国内化纤纺织行业困境重重的不利形势下,恒逸集团以坚挺的发展势头,逆势前行,表现出强劲的抗风险能力,成为化纤纺织业的一道亮丽风景。

  危机面前,需要的是决战决胜的信心、克难攻坚的胆识和积极有效的措施。去年以来,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发展信心不动摇,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政府帮助企业应对危机。萧山区委、区政府创新工作举措,制定和实施了减负担、促转型、强保障、送温暖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一是减负担,及时调整城镇土地等级和征税标准,暂停征收15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下调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企业缴纳比例,暂停征收企业工会费等,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二是促转型,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做强主业、强强联合、品牌建设、引进人才、退二进三、节能减排、强化管理、培育文化等十大路径推进转型升级。三是强保障,为帮助化纤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区政府相继出台了两项政策:一是及时设立5亿元政府应急专项资金,出台应急专项资金操作管理办法,解决企业短期资金周转困难;二是政策担保1亿元、银行出资5亿元,建立总共6亿元债权基金。这项免担保、免抵押的债权基金切实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四是送温暖,深入开展为企业“十送温暖”和“七个一”服务活动,真正做到了与企业共渡难关。

  协会支持企业应对危机。危机发生以来,区化纤纺织印染行业协会多次召开行业研讨会,统一认识,树立应对危机的决心和信心。在2008年11月24日召开的行业研讨会上,协会通过了《萧山纺织印染行业共同宣言》。宣言中,萧山化纤纺织企业家们表示,“面对危机,没有退路”。大家“对度过危机信心百倍”。因为“我们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先进的技术装备,良好的治理结构;我们有一批注重主营业务培育的企业家,有一批技术精湛、乐于奉献的职工队伍;我们有政府的坚强领导,金融机构的鼎力相助”。企业家提出萧山化纤纺织业要提升产业基础、技术装备、企业家职工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对内狠抓管理、降低成本,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对外互相帮助、积极合作,抱团取暖、共渡难关。萧山纺织产业在困难时期更要抓住机遇,妥善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生存与发展、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此次会议在行业内外造成了极大的反响,进一步提振了全区纺织企业战胜危机的信心。

  企业积极应对危机。在危机面前,企业一方面凭借扎实的基础保存实力,另一方面在认清挑战的同时也认清机遇,努力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工作化挑战为机遇,变波动期为发展期。在此次危机中萧山化纤纺织企业深深地认识到:之所以仍能取得相对平稳发展的成绩,主要得益于近几年企业专注于主业,加快技术改造,强化管理创新,才能在危机来临之时给予萧山化纤纺织产业一个有利的回报。“怨天尤人没有出路,消极悲观走向死路”,这是萧山人的企业经营观。在许多企业家眼里,经济的“寒冬”不仅不可怕,而且还是企业突破成长“天花板”、实现发展新跨越的难得机遇。许多企业表示,冬天过去以后,到来的必然是春天。只要保持信心,保存实力,在经济新一轮的快速增长中,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 】

  走向高端

  转型升级再铸辉煌

  

  在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2008年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名单中,萧山有多家企业集团入围。成立才10年,真正走上正轨才5年的浙江华欣控股集团从前年的346位飙升到去年的11位,成为被业界广泛关注的一匹“黑马”。

  浙江华欣控股集团在2003年进入化纤行业以后,就以绣花线为突破口,把传统的印染工艺在纺丝过程中用原液着色工艺替代了,短短两年时间就占据了国内70%的市场份额。因为省去了染色环节,产品在价格上具有别的企业无法竞争的优势。在价格上有强势的发言权,在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制订了彩艳涤纶长丝绣花丝、线的行业标准后,华欣又独家起草了彩色涤纶绣花丝、线和绣花丝、线色卡的两项国家标准。其中色卡标准是国际上第一个通过原液着色工艺生产的化纤纺织品的色卡标准,填补了国内国际的空白。目前,“华欣”的绣花线产量是全世界最大的,同时也是彩艳涤纶长丝全球最大的供货商之一。

  为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萧山区在加大专利保护力度,出台一系列鼓励企业创新政策的同时,积极建设产学研、上下游研发平台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解决中小企业的共性技术问题及一些特殊产品的技术要求等,建立了一大批技术中心和科研机构。目前已有国家级技术中心一个——中逸新合纤面料开发中心,省级技术中心6个、市级技术中心16个、区级技术中心25个。2007年10月27日,浙江省唯一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建设并授牌、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纺织工业(浙江)纺织产品检测中心在衙前镇的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正式挂牌营业,标志着萧山区纺织产业创新战略与检测网络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

  为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摆脱原来的同质化竞争,萧山化纤纺织企业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涌现出一批在各个化纤产业领域的“单打冠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目前世界上单位面积强度最大的纤维,可用于生产防弹衣、防割手套、降落伞绳、远洋轮缆绳、登山绳等。此前,这一产品的生产技术专利一直被荷兰一家公司垄断。如今,这种局面正在改变。杭州东南化纤有限公司经过3年自主研发,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终于在去年成功实现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规模化生产,并被国家列为该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企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一年为企业创造了3000万元的利润,利润率超过100%。该企业今年打算再投入1亿元,把高强度纤维的年产量从100吨提高到500吨。顺利的话,投产一年后就能收回成本。在研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过程中,杭州翔盛高强纤维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迄今累计攻克20多个技术难题,并申报了11项技术发明专利。今年,公司还将上马第三条生产线,年产量将达到300吨。最近,韩国一家公司与他们签订了产品销售协议,几乎包销了他们的全部产量。据不完全统计,萧山已有10来家企业正在从事这种高强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纤维产品研发,有的甚至准备进军用于制造航空航天产品的碳纤维领域。这些企业的强势崛起,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的技术垄断,还带动了萧山化纤产业的转型升级。有专家预言,根据这样的势头,萧山有望成为我国高强度纤维的重要生产基地。

  萧山区还积极推动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实行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形成产业链整体优势,从而增强中小企业的联合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在产业链整合方面,全区有许多企业就是由下游染整或织造领域向上游衍生发展化纤或更上游原料而来,产业垂直整合度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强,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聚酯涤纶企业恒逸集团和荣盛集团合作向上游发展PTA,现已形成年产300万吨产能;织造企业兴惠集团和宏海纺织公司向上游发展氨纶,现已形成年产2.1万吨产能;织造印染企业富丽达集团向上游发展粘胶纤维,现已形成32万吨产能,公司还拥有化工染料生产企业和自营进出口公司。

  受中国轻纺城的辐射效应,萧山化纤纺织产业已建立一整套灵活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体系,使企业产品既能满足用户需要,又具有较高的质量水平。同时,为减少对周边市场的严重依赖,降低销售成本,该区还鼓励企业发展和使用电子商务,采用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多方开拓市场,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由萧山区建成的中国化纤信息网,是国内业界最早、最成功的互联网站,已被誉为“中国化纤第一网”。其内容已经涵盖从石化原料到服装面料的七大类化纤、天然纤维及纱线等行业,拥有世界各地的各类客户17000余家,成为全国同行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也是萧山企业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效地提升专业市场水平,拉动整个纺织业的调整、发展和升级。

  我们坚信:萧山化纤纺织产业的明天会更好!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08 奔竞不息求发展 转型升级铸辉煌 2009-6-11 浙江日报000082009-06-1100009;浙江日报000082009-06-1100006;浙江日报000082009-06-1100011;浙江日报000082009-06-1100012;浙江日报000082009-06-1100008;浙江日报000082009-06-1100017;浙江日报000082009-06-1100019;浙江日报000082009-06-1100016;浙江日报000082009-06-1100014;浙江日报000082009-06-1100015;浙江日报000082009-06-1100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