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浙江内部审计
3  4  
PDF 版
· 钱江潮水扬新波
· 固 本 强 基
共谱内部审计转型发展新篇章
· 创新与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新起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固 本 强 基
共谱内部审计转型发展新篇章

浙江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 浙江省内部审计协会名誉会长 谢力群
  在全省上下围绕“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工作主线,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着力解决影响经济运行平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之际,《浙江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经省人民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58号予以公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当前,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也给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平台。加快法治建设,给内部审计提供了历史机遇;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给内部审计提供了客观基础;深化企业改革,给内部审计提供了内在需求。《规定》既考虑到浙江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于进一步促进全省内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推动内部审计长远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疑是我省内部审计事业发展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

  一、充分认识《浙江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2009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艰巨困难,也蕴含重大机遇。我省内部审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在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着力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内部审计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这部新规的颁布与实施,意味着浙江内部审计工作正在向国际标准接轨。《规定》从内部审计工作定位、规范对象、监督指导、工作原则、地位保障、职责权限、审计程序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我省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并着眼浙江实际,接轨发展前沿,以先进的理念、务实的姿态,在内部审计工作定位、组织形式、职责权限、审计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突破,这必将对我省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与完善、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与转型。

  首先,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新形势下,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如推出了加快实施“三个千亿”工程、抓紧开工建设一批政府主导性重大项目等举措。内部审计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和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在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近年来审计发现的情况看,一些重要领域和重大项目管理松弛、内控弱化、风险频发,资产流失、营私舞弊、损失浪费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特别是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一些企业由于忽视内部管理与风险防患,破产倒闭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经济运行质量。为此,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健全风险机制,夯实基础管理。要在内部控制审计基础上,探索风险管理审计模式,并在审计全过程逐步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将内部控制审计与风险管理审计有机融合,大力推进内部审计发展,以确保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次,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已成为规范资本市场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世界潮流。风险管理不力、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无论是从内部审计实践还是从内部审计发展方向来看,内部审计正向企业内部控制领域渗透与转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已经将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融为一体,内部控制是单位防范舞弊、差错、风险的一道“防火墙”。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跨国资本流动的增速,加快创新内控制度建设,严格内部制度有关的监管措施,日益成为世界性话题,并逐步形成全球共识。不少国家或地区通过立法强制要求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并使之成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通行证”。浙江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长期达70%,是拉动近年浙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马车”,同样,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也会对浙江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如浙江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低于全国,这是我省所处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特点在当前形势的真实反映,这与浙江较高的外贸依存度有关。因此,把握世界潮流,学会“国际语言”,加强内部约束机制建设,是我省各经济组织迈出国门、融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关键。

  第三,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增强单位组织“免疫功能”的重要途径。当前,我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积极化“危”为“机”,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内部审计必须要抓住《规定》颁布这一契机,通过自身工作有效转型,提升自我价值与地位。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轨迹表明,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即当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是内部审计转型的关键时期;二是“内部审计总是在经济较困难的时候最受关注”;三是萨班斯法案将内部审计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我省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加上《浙江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和被誉为中国萨班斯法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相继实施,使我省内部审计工作处于转型发展的最佳时期。为此,内审工作要以单位组织的需求为导向,更多地关注风险、关注绩效、关注单位组织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着眼单位组织的安全与发展,增强组织“免疫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中的职能作用。

  二、切实加强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指导

  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指导,不仅是审计机关法定职责所在,也是审计机关自身实现有效转型的基础,更是审计机关发挥“免疫系统”作用的应有之义。因此,国家审计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指导,必须着眼全局,围绕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与发展,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必须重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国家审计机关是政府的组成部门,是政府为更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而设立的,其监督对象是政府内部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它履行的是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职责,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当前的国家审计也具有“内部审计”的一些特征。无论是国家审计还是内部审计,其本质都是“受托责任”,其作用都是使这种委托受托关系得以正常维系,并按既定规则有效运行,起到预防、揭示和抵御障碍、矛盾和风险的功能,二者是在不同层面发挥审计作用的“免疫系统”。因此,国家审计既要将自身发展成果通过监督指导方式,引导内部审计发展,更应该重视对内部审计先进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创新,加快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两创”战略、服务于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必须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我省内部审计机构大致可分为“指导促进型”、“内需发展型”及“经验带动型”三种类型,审计机关必须根据其不同特点,开展分类指导,有的放矢,提高指导效果,同时还要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内部审计工作的特点,对未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单位分类实施不同的宣传与辅导策略,便于这些单位接受内部审计理念,产生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需求。同时,要突出重点,加强对国家审计机关监督对象的内部审计工作指导。这些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其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机制的有效建立,也直接影响国家审计的效果。因此,必须要结合审计机关的工作特点与内部审计的固有规律来开展这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分类监督指导,从制度上解决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问题,从而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三,必须加强对内审协会工作的支持与领导。加强协会的建设和发展,既是内部审计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管理体制发展的方向。实践证明,协会服务和指导是内部审计健康发展的推进器。内部审计协会作为内部审计行业的自律性社会团体,既能通过制定准则与操作指导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还能通过开展各种交流活动、理论研究、培训教育等方式引导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它在引领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把协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各级内审协会要认真总结行业管理和服务的经验和实践,不断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体系,加强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和专业建设,管理与服务并重,全面提升协会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审计机关要关心和支持协会工作,为协会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体制保障,把内部审计协会建设成为推动内审事业发展的“火车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内部审计 00013 固 本 强 基
共谱内部审计转型发展新篇章
2009-6-2 浙江日报000132009-06-0200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