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上午,建设“平安浙江”5周年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夏宝龙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多年来,各级新闻媒体为宣传浙江特别是“平安浙江”建设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代表省委和省委“平安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向大家表示感谢。
《人民日报》记者:您到浙江以后一直主管社会稳定和“平安浙江”建设工作。5年多来,您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夏宝龙:对于“平安浙江”建设,我体会最深的是“贵在落实,贵在坚持”这八个字。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平安浙江”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5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准确把握了社会矛盾运动的规律,完全符合建设“平安浙江”的实际,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我还十分清晰地记得,2004年初,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打造一个平安的浙江。5月,省委召开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了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策部署。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就对“平安浙江”建设作出了“贵在落实,贵在坚持”的重要指示。温家宝、曾庆红、罗干、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分别作出了重要指示。
5年来,“平安浙江”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最根本的是贯彻了“贵在落实,贵在坚持”的要求。今后,我们要取得“平安浙江”建设的更大成效,还是要靠“贵在落实,贵在坚持”。
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绝不是凭一日之功、一时之力就可以实现的,更不是件一劳永逸的事。因此,我们对平安建设的考评也是动态的,每年考核一次,对达到考核标准的市、县(市、区)发给“平安奖牌”,对连续三年达到考核标准的发给“平安鼎”。我们还把“贵在落实,贵在坚持”这八个字刻在“平安鼎”上,就是希望大家始终牢记“贵在落实,贵在坚持”的要求,不动摇、不懈怠,一以贯之地抓下去,在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浙江的长治久安。
《浙江日报》记者:这几年我省抓“平安浙江”建设的工作力度很大,效果也非常明显。请问您感到5年来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夏宝龙:5年来,“平安浙江”建设确实给我省带来了许多方面的积极变化。刚才新闻发言人讲到的“一个提高”、“三个下降”、“三个零增长”,就是有力的证明。除此之外,我感到最深刻的变化是:全省上下对“平安浙江”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思想越来越统一,行动越来越自觉。
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来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得到确立,“抓平安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和谐”成为共识,“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稳定”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目前,我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手中都有两张报表,一张是“经济报表”,一张是“平安报表”。
从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来看,大家对“平安浙江”建设的关注度、参与度、满意度不断提高,共建共享平安和谐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建设“平安浙江”已经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事业和追求。
《浙江法制报》记者:您多次强调,政法稳定战线是建设“平安浙江”的主力军,您对这支队伍有很深的感情。在深入推进“平安浙江”建设进程中,您对这条战线的同志们有什么新的期望和要求?
夏宝龙:在推进“平安浙江”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政法稳定战线功不可没。特别是去年在完成奥运安保等重大任务方面,这条战线的同志们经受了非同寻常的考验,作出了非同寻常的贡献。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希望我们这支队伍认清使命、忠实履职,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
第一,要勇于担当。推进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是党和政府赋予政法稳定战线的重大责任,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为了浙江社会的平安,为了浙江人民的幸福,我们这支队伍一定要有“舍我其谁”的气魄,勇敢地担当起抓稳定、保民安、促发展的神圣职责。在这个发布会之前,我刚刚出席了一个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活动,看到这么活泼可爱的孩子,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我们一定要努力创造平安和谐的环境,让孩子们安心读书、健康成长。
第二,要敢于碰硬。当前,社会稳定的形势很复杂,既有人民内部矛盾,又有敌我矛盾,政法稳定战线面临着严峻考验。这条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有一股子硬气、正气,敢于拎着“乌纱帽”干事,敢于动真碰硬,敢抓敢管,震得住坏人,帮得了百姓。只要有这么一种敢于碰硬的精神和工作力度,何愁浙江不平安?
第三,要善于创新。浙江精神的核心是“创业创新”。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政法稳定战线一定要有创新的勇气、创新的智慧、创新的能力,善于出新招、出实招、出硬招,以创新应对挑战,以创新破解难题,以创新开创新局。
第四,要严于律己。在人民群众的眼里,政法稳定战线的同志就是公平正义的化身,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这条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管得住自己,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始终保持队伍的纯洁,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良好的形象。
新华社记者:“枫桥经验”是浙江的一大创造,几十年来,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请问浙江将如何创新发展“枫桥经验”?
夏宝龙:“枫桥经验”是全国政法稳定战线的一面旗帜,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大法宝。我来浙江工作后,第一次下基层调研就到了枫桥镇,我感到,“枫桥经验”历久弥新,是一棵“常青树”。
中央和省委历来高度重视“枫桥经验”的推广运用和创新发展。罗干同志、周永康同志分别出席了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0周年和45周年大会,对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了重要指示。省委书记赵洪祝同志也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发挥“枫桥经验”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要着重把握好“三个一”:
“一个核心”,就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我们要充分运用“枫桥经验”就地化解矛盾的优势,把工作做在前头,把功夫用在平时,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个根本”,就是夯实基层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基层基础工作扎实了,社会就稳定了;哪个地方社会不稳定,追究起来肯定有基层基础薄弱的原因。我们要继续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战略性、根本性任务来抓,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一个关键”,就是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这几年,我们在创新发展“枫桥经验”过程中,创造了“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这一成功做法,其目的就是有效整合综治、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资源,使基层维稳力量由“五个指头”捏成一个“拳头”。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坚持党政动手、专群结合,把基层政权组织、政法综治组织、群防群治队伍和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特别是要发挥好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的功能,形成维护稳定的强大合力。
浙江卫视记者:浙江的平安建设已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有些地方的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度还不高。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夏宝龙:你提的问题正是我们今年要抓的一个重点。这几年,无论是在下基层调研的过程中,还是在平安考评的暗访过程中,我都发现了一些地方确实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人民群众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力量源泉,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深入推进“平安浙江”建设,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要着重做到三个方面:
一要始终坚持“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说了算”。把“平安浙江”建设成效的评判权交给群众,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平安建设的根本标准。下大力气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新思路新办法,继续把平安建设的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放在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最大程度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平安建设带来的实惠。
二要切实加大平安宣传力度。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发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人人共创平安、人人共享平安的浓厚氛围。
三要充分发挥平安考核的导向作用。要针对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每年调整考核的内容和权重,不断完善平安考核办法,确保平安建设扎实有效推进。比如,今年我们就要适当增加平安建设群众知晓率、参与度的考核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