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经济转型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 别让创新变成折腾
· 领导干部需五“心”
· 民俗文化当代传承的三大变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经济转型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厉以宁
  判断经济复苏的四个指标

  现在大家都在谈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这个判断可能是根据第一季度和4月份的情况来定的,因为从第一季度的情况讲,经济增长的滑坡到此为止,以后的几个月会陆续好一点。但是这样的看法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因为我们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不是看经济增长率,而是看以下四个指标:一、用电量,因为用电量直接和生产有关系;二、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三、公路上货车的通行量;四、厂房的闲置率。要从这四个指标来看,那就说明,即使经济滑坡停止了,但是要起来,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经济迟早要起来,但不要把主要的任务——经济转型给耽误了

  很多人都想中国经济呈V字形的态势,下去又立即上来。但是关键在于经济转型。经济下去直接上来并不是很难,国家不断加大投资,就一定可以上来。但上来以后是不是经济就转型了呢?繁荣往往掩盖了矛盾,前几年,我们总说要经济转型,为什么不那么成功呢?就因为当时的经济处于繁荣阶段,大家都觉得日子很好过。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转型?过一段再说吧!于是转型就被耽误了。所以换一个角度来讲,经济如果恢复得太快,不一定好,会把我们主要的任务——经济转型——反而给耽误了。不感到形势很危急,一般不会想到经济转型。

  经济迟早要起来。但假如把转型忽略了,起来以后很可能不是V形,而是W形。上去,是单纯靠增加政府的投资上去的。假定投资再上去,可能会造成两个后果。

  第一个后果:大量的投资造成了需求过大,物价就上升了,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就上升了,这样,银行信贷就紧缩了。银行信贷紧缩以后,经济又会下来,于是又要靠增加投资,这种情况就形成了W形。

  第二个可能出现的后果是:经济没有转型,大量的投资以后,结构失调,某些部门产能过剩了,库存增多了,于是不得不又压缩投资,经济下来了,不得不再靠追加投资。所以就形成了W形。总之,一是促使银行信贷的紧缩;二是产能过剩造成投资的压缩。这两种情况都需要警惕。

  通货膨胀的反弹需要警惕。因为从经验中可以看出,货币流通量的变化,有时候往往出乎专家们的预测。一会儿流通性过大,一会儿又流动性不足,而且是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主要是三个原因所造成的。

  第一,货币流通和物价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并不是说货币流通量一变化,物价马上就能反应出来,物价的反应往往滞后一段时间。流动性过大促使物价上升,或者,流动性不足导致物价回落,都会使企业惊慌不已。因为前者使成本上升,后者使商品滞销。

  第二,平均值掩盖了结构性的矛盾。中国的问题主要是结构的问题,但是现在被平均数掩盖了。平均数掩盖了产业结构的矛盾,掩盖了地区差别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应该注意到:平均数不能告诉你真相。

  第三,现金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企业往往有超常规的现金储备。现在流行一句话,就是“现金为王”。企业保留了现金。对于人民银行来说,货币流通量增大了,可是市面上流通性不足,因为企业有超常规的货币储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看到结构性的问题是重要的。

  长期以来流行一种说法,说“投资挤了消费”。这是计划经济用语,计划经济时代才出现投资挤了消费的情况。因为计划经济下是有配额的。给生产部门用多了,消费就少了。比如说煤、钢铁、电等等,都在计划配额之下分配的。在市场经济下没有这样的问题,投资和消费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实际情况是:因为过去长期消费不足、内需不足,要保持一定的增长率,不得不加大投资。可见,正是消费不足引起了投资的不断扩大,不是投资多了挤了消费。如果消费充足,为什么要不断加大投资呢?市场经济中,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总有一定的比例。消费增加以后,市场需求增加了,于是就增加投资,增加了投资就会进一步刺激消费,形成良性循环。政府的任务就是微调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所以,经济复苏看来不会那么快,因为经济还没有转型。当前这段时间应该加大经济转型的力度。自主创新尤其非常重要。只有自主创新下的复苏才是真正的复苏,只有经济转型了,才是真正的复苏。

  在增加投资、增加信贷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两种金融风险:一种风险是外生的金融风险,另一种风险是内生的金融风险。

  前一阶段表现出来的主要是外生的金融风险。外生的金融风险的产生是由于我们的产品出口受挫,外国企业欠我们的贷款没有还,银行不能如期从出口企业收回贷款。这种金融风险是外生的。

  现在投资加大以后,我们就要注意到内生的金融风险正在生成。大量的贷款下去以后,企业怎么办呢?它们能还吗?假如又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能还吗?假如大量的投资以后,不是短期内就会有效的,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的工程,期限较长,所以内生的金融风险就加大了。内生金融风险加大的结果,很可能使得我们下一阶段中,内生和外生金融风险并存。所以在复苏期间要注意的是:第一,要健全破产制度,这非常重要;第二,要减少法律的执行成本,现在欠债不还,对法院来说执行的成本是非常大的;第三,制裁要到位,对于赖账的、欠债不还的,制裁要到位。这样就有助于减少内在的金融风险,但是更重要的是投资仍然需要谨慎,银行贷款审核制度不能放松。

  

  金融危机期间我们经济仍保持了6%~7%的增长率,远高于西欧国家,但就业问题仍须高度重视

  去年底,金融风暴刚刚出现时,西欧经济学家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们说,在西欧国家,年增长率只要到2%~3%,就业不会出现大问题。因为每年退休下来的人留下的空位和新到达就业年龄的人数基本上是相符的,所以就把这个空缺填补了。如果说就业有问题,主要是外来移民的问题。而中国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不是还能保持 6%~7%的增长率吗?为什么非增长10%才能缓解就业?他们不能理解这个问题。

  事实是,中国的就业问题和西欧不一样。西欧工业化200年了,农村的劳动力基本上释放出来了,农村的人口只有5%,而且都是小农经济,自己家有房子,有田,他们不到城里来打工。加之,在西欧,城乡的社会保险是一样的,在农村一样有社会保险,干什么要进城啊?而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农民的收入比城里少,他们想出来,这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不是收入的问题,而是城乡的社会福利待遇和其他待遇是不一样的,他们是农村户口,所以不管经济情况怎么样,总想进城。这就说明中国的就业问题是长期的问题。

  目前,就业问题能不能解决,主要看投资投到什么地方。如果大量投资投到基础设施上,修铁路,修公路,修飞机场,可能会吸收一部分的劳动力,但是不能解决中国的就业难,特别是下岗职工不会去。根据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调查,现在在下岗农民工当中,最困难的是30~40岁的,他出来已经七八年、十来年了,年龄已经到三四十岁。让他去修公路、修铁路,他是不会去的,体力也不适合。何况修公路、修铁路机械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增加劳动力不会很多。这种投资对长远经济发展有用,对于扩大钢材、水泥、筑路机械的需求也有用,但是解决不了多少就业。当前就业问题压力仍然存在,所以要引起注意,必须采取特殊的政策。

  比如说,下岗的农民工怎么就业?下岗的农民工最需要的是小额贷款。你能够给他三万块钱、五万块钱,贷款就业就解决了。第一条路子可能在家乡的小镇上、小村子里,开个小饭馆、小商店、小作坊。第二条路子就是:他如果回家了,可以自己养猪、养鸡,他们有积极性,全家都可以就业。

  还有第三条路子,根据我们在福建、江西的调查,现在正在进行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过去是包田到户,把农田承包,山没有承包。现在是迟到的改革,承包林地七十年不变。林地的劳动力是不足的,农民种树去了。林下养鸡,林下种中药材,林下种蘑菇,都需要劳动力。农民工的问题就缓解了。

  此外,还要放城里的小摊贩一条路,毕竟他们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小摊贩多了,确实会造成两个问题:一是街道卫生问题,一是交通堵塞问题。有关部门可以增加人,多招一些环卫工人,哪里脏了就扫哪里,多招一些交通协管员,勤于疏导。这都是扩大就业的路子。

  另外要保证大学生的就业。他们就业不了,才会去创业。大学生刚出校门没有经验,先尽量安排就业。自己不愿意就业,可以帮助他创业。还要尽量帮助他们实习。就业问题的缓解很可能依赖于内需的扩大。更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及加快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解除后顾之忧。

  最后还有医疗问题。一是看病难、一是看病贵。多设立医院,是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如果看病贵的问题不解决,患者还是负担不了。所以说这个问题要逐步地、合理地去解决。总之,后顾之忧如果不能解决的话,内需不会那么快就扩大。

  (作者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1 经济转型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厉以宁 2009-6-1 48256F32002924A6482575C30037100F[A5-厉以宁≈B1-丁ju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