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充足,声称在金融危机里“不差钱”的杭州天堂伞业集团,眼下正忙着在德清建设新厂房。这是一笔总计3亿元的投资,随之牵动的是这家企业在品牌、技术、市场等诸多资源的迁移。
公司负责人黎正平介绍,在决定了要整体搬迁之后,德清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他们去过杭州周边的许多地方,“由于德清在交通、人文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我们最终选择在这里落户”。
这个湖州的城市,几乎算得上和杭州零距离。11个乡镇有7个和杭州接壤,距离上海也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
起先唯一让“天堂伞业”有点担心的,是当地的物流系统。仅就销售网络而言,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制伞企业之一,“天堂伞业”在全国就涉足了5000余家商场、700多个市场和550家专卖店。
考察的结果是,这几年德清当地的物流产业发展很快,许多杭州的物流公司都在当地增设了分支机构,浙北地区最大最深的内河航运物流码头也建在了德清新市。
于是,“天堂伞业”拍板落户德清。5月24日,在“2009德清融入杭州活动周”开幕式上,德清县县委书记王勤说,目前在德清570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杭资企业371家,每年投资20个亿左右,占德清近年引进内资的80%。
相关部门的统计称,德清规模工业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杭资企业,杭资企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黎正平表示,公司搬迁后,很多熟练工人也将乔迁到德清。他们肯定会扩大生产规模,届时会在当地举行大型招聘会,招收更多的技术工人。
同时,伞具作为一项具有文化内涵的产业,为了更好地和生产地的文化融合,在其多达数百人的设计团队中,也将物色当地人作为有效补充,让公司的产品融入更多的“德清元素”。
这无疑是德清最希望构建的“产业共生”系统。随着都市圈内分工合作的日益深化,在不同的利益体之间,因同类资源共享或异类资源互补,形成一种共生体。而这样的共生体,将会促进内部或者外部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杭州都市经济圈合作发展协调会办公室副主任徐文霞介绍,自2007年5月杭州、湖州、嘉兴和绍兴4地正式启动共同构建都市圈以来,德清实施“开放带动、接轨沪杭”战略,在跨行政区域间融合方面的屡屡创新,已成为“融杭”的先行区、示范区和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