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五月,我在青川
· “木匠老何”
与“拉链大王”
· 慈母的针线
· 震后一年访灾区
· 永远的母亲
· 淬火的联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远的母亲
□杨树荫
  

  一

  母亲一生清贫、恬淡,几无所求。然而,对子女却心性很高,挚爱中透出严格。人世间有多少艰险,便有母亲的多少叮嘱。

  母亲没有钱,也不愿我们多给她钱。看到如今的社会,多少人在追钱、谋钱,她总是关照我们:君子不取不义之财,钱的来路一定要正,宁可清贫,也要清白。

  母亲见到我们被提职提级,当了干部,却总要忧心。她一再叮咛:人没有一定的德性,掌不了权,一朝有权,时刻要警惕。要以德用权,以权积德。

  母亲最快乐的时候,就是跟我们在一起,她最喜欢听我天南地北地讲新鲜事,喜欢听我讲帮助了什么人,做了什么好事,喜欢听我讲又写了什么文章。母亲的这种喜好,其实无形之中成了我们的价值导向,那就是关心天下事,关心周边人,时时刻刻不要忘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母亲走了,然而母亲的教诲始终常在:钱固然可爱,权固然可敬,一旦越过了底线,用母亲说的话,叫做:“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我想,人生第一位导师是母亲,人生一辈子的导师也是母亲,愿天下母亲都担起导师的担子。

  二

  母亲一生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没有学历,没有文凭,战争粉碎了学校,也粉碎了她的梦想。

  母亲靠着顽强的自学,看过许多的书,练出一手的字,明白了人世间许许多多的事理。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兄妹五人,从大学、中学到小学,靠父亲的工资供着五只上学的书包,生活的清苦可想而知。有亲朋劝我母亲,何必这么苦,送一两个小孩找工作当学徒,负担不就轻了。母亲想都没想地摇了头。她节衣缩食,没有任何的个人享受。在我们的印象中,那些年她几乎没为自己做过新衣服,她身上的毛衣、棉衣,都改头换面地到了我们身上,真的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母亲始终把品德教育放在培养我们的第一位,现在想来仍是十分的难得。她并不看重我们的考试分数、竞赛得奖。我考出过门门100分的好成绩,也在作文比赛、数学比赛上拿过第一名。然而母亲似乎并不在意,好像应该是这样。她说,学会做人最重要。不会做人,学得再好也没用。放学回家,常要我们挤出时间,帮助邻居的孤老太太挑水、买米、写信。

  世事总是难测,以母亲善良的心,无论如何想不到竟会有十年“文革”,我们竟会被停学,书本、知识竟然会一钱不值,社会价值观被彻底改变。母亲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与尊严,绝不让我们去参加现在想来十分骇怕的“文革”,这是我正想迈步走路却顿然无路可走的年头。母亲是我们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柱,她鼓励我们在心中走自己的路,做自己认定的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学习。我常想,倘若当年不听母亲的教诲,不闭门看书学习,而疯疯傻傻地去搞大批判、刷大字报,真不知如今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三

  我们小时候住在中河边上,常有萧山、绍兴的农民摇船进城装运货物。母亲总是招呼他们,给他们凉茶,给他们生活用水,给他们蔬菜,而绝不收他们一分一毫。

  我家巷口住着一位残疾孤老,母亲常去帮他,给他洗衣洗被,一些重活要我们去帮着干。老人去世,母亲要我冒雨将老人遗体用三轮车踏到郊区安葬。此后,母亲每年总是记着给他烧纸钱。我明白母亲的意思,她是借这种民俗,要我们永远记着:给身边无助的人尽一份爱心。

  晚年,母亲见着子女生活无忧,自然高兴。她常叮嘱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政府包不下来,有能力尽一份爱心,就是阴功积德,要把帮助人作为自己的快乐,尽自己所能去做好事。她看到报上登载谁谁得了重病无钱医治的消息,会一夜睡不着,把自己好不容易积蓄的钱,要我们帮她送上门去。汶川地震,母亲看着电视就流泪,她总给我们打电话:捐了钱没有?直到我们告诉她,我们都已连续捐了数次,已是尽力了,她才放心。而她自己,也让孙女扶着,去社区捐出自己的一份心意。

  母亲去世后,花圈多得难以计数,远近四周的人们就送了几十只。许多我不认识的人前来鞠躬告别,流泪相送。一位做家政的大姐非要花掉她几天的工钱,送来一只花圈,说,你妈妈是好人,好人总会有好报。

  突然间,我悟到了,母亲没有走,人也不会死。人的基因、人的精神以及人所具有的爱心,已经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来,生生不息。

  永远的母亲,永远的爱。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永远的母亲 2009-5-15 48256F32002924A6482575B400104C39[A5-杨树荫≈B1-章瑞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