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学校党委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强化特色创一流,提升质量建强校”的实践载体,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聚共识,抓机遇,上水平,目标更明确,决心更坚决,措施更有力。
进一步理清人才培养的科学定位。首先要培养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目前我们的教师学历很高,但系统集成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为此,我校建立青年教师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努力打造一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双师型”队伍。其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抓手,加强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学生的分层教育、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
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特色特点。我们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电子信息和经济管理类学科的人才培养优势。我们将立足传统,以特色提升水平,以水平强化特色。目前大力发展信息产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成为浙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预计未来五年浙江急需增加信息技术人才200多万,我校将努力培养大批信息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就业这项民生工程。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我们着重在以下方面早谋划、早准备:建立“回访”和“寻访”制度,学校领导带队上门为毕业生与企业“牵红线”,同时收集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创新助困培训模式,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应届本专科毕业生发放100万元教育培训消费券,通过职业能力培训助跑大学生“最后一公里”;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与浙江华为集团等多家单位就共建实训中心、培训3G人才、师资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
进一步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学习实践活动以来,校党委承担维护校园稳定的第一责任,对影响校园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和整改,完善应急机制;重点对经济贫困、心理困惑、学习困难、就业困难等“四困生”开展人文关怀,实施帮扶工程;倡导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力求营造和谐有序、生机勃勃的校园氛围,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