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4月28日专电(姜敏 李克瑶) “刚拿的书,我排了半个小时,免费的。”手拿《小故事大道理》的小伙子兴奋地对记者说。顺着小伙子所指的方向看去,男女老少排着长而有序的队伍等着领免费的书。再看《小故事大道理》书后赫然标价45元。
记者在沈阳市第29届书市上看到,一套装帧精美的儿童读物《安徒生童话》,原价218元,现在销售人员吆喝着88元甩卖。一位带孩子来买书的家长犹豫许久,她说:“现在书价高得吓人,动不动就上百元。这书虽说打折了却也不便宜,为了孩子吧,打折心里能平衡些。”
价格不菲的不仅是儿童书籍,上百元图书比比皆是:《中国儿童百科全书》定价198元,一套《话说中国》定价1100元……要买这样一套书对很多人来说需要下很大的决心。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1984年我国人均购书5.3册,到2007年我国人均购书仍徘徊在5册左右,而且其中80%的图书被20%的人买走,而且教材和教辅占到了全部图书的75.53%。扣掉教材和教辅书籍,全国人均年购书量仅为2.8册。
动辄二三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图书,让许多人只能“望书兴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常可以看到书店里众多席地而坐的读者,高书价挡不住民众对阅读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望。
书籍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更是关系到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精神产品,然而,书价虚高已成为制约我国图书消费水平的一大瓶颈。有关专家呼吁,只有让普通民众买得起书,读得上书,能读上好书,才能真正使老百姓共享阅读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