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经济新闻·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杭州长途汽车票
“五一”起全面降价
· 外出旅行可直接找航空公司
· 全国楼市好转
· 湿地游热,
“贡朵拉”俏
· 售后服务和互联网服务
投诉多了
· “我的岗位在路上”
· 我国已有13万名
大学生村官
· 全国取缔黑网吧近13万家
· 千里爱心融化“渐冻儿童”
· 千里爱心融化“渐冻儿童”
· 婚姻最怕的是平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左臂伤残的黄岩交警王义生,在当地最繁忙的路口执勤13年,年纠违近万人次却无一投诉;路过的出租车司机常会摇下车窗,与他热情地打个招呼。老王说——
“我的岗位在路上”
本报记者 朱海兵 通讯员 喻跃翔
  日前,被授予“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的黄岩交巡警大队交警王义生,刚从杭州回到黄岩,就收到黄岩水果公司86岁的退休职工管先进亲手书写的横幅:“九峰路口好交警”。

  老管与王义生不过是照面之交。老人喜欢去九峰公园晨练、散步,每天都要经过王义生执勤的九峰路口好几回。“九峰路口处在城郊接合部,车流量、人流量特别密集,工作强度大。自从王义生13年前到这个路口执勤以来,我每次看到他,指挥交通一丝不苟、劝诫行人耐心细致、搀扶老弱和颜悦色……”老人感慨地说,“13年都这样,太不容易了!何况他是一个身有残疾的人。过这个路口的人,没有不说他好的。”

  “大家都说,我多了一个穿警服的儿子。”12年前因患糖尿病导致双目失明的退休老干部梁易,谈起王义生有说不完的话。梁易住在九峰路口的东北角,从2003年开始,他每月都要穿过这一路口,到医院作定期治疗。路口宽,梁易的女儿搀扶父亲常常走到一半就红灯亮了,王义生见了,每次都会立刻跑过来指挥车辆避让。老人的儿女们工作很忙,到后来,王义生干脆利用空闲时间主动担负起接送老人上医院的任务。

  负责九峰路口及附近路段保洁工作的安徽籍农民工杨春长,则亲切地称王义生为“大哥”。去年夏天,43岁的杨春长突然晕倒了。王义生发现后,立刻把他送到旁边的药店急救,王义生还自己掏钱付了医药费。杨春长去还钱,王义生坚决不要。

  王义生在九峰路口执勤13年来,平均每年纠违近万人次,却无一投诉。他是如何做到既严格执法,又使人服气的呢?

  有人说,出租车司机与路口交警,就像是一对天天见面的“冤家”。可是在九峰路口,路过此地的出租车司机常会特意摇下车窗,与王义生热情地打招呼。

  “老王这样的交警,我们服!”的哥沈文欣说,“老王的左臂不方便,但指挥动作很规范。管理也很人性化,我们的车子车门没关好,他只要一看到,就会主动提醒。即使有些的哥违章,他从来都是耐心地劝诫我们开车要以安全为重。”

  现年50岁的王义生不仅患有心脏病、骨质增生等疾病,还是一名左臂因公伤残的三等残疾人员。伤愈出院后,领导考虑到老王的伤残,准备将他调换到轻闲一点的岗位,老王没有同意:“我的岗位在路上,即使残疾,也要到路面从事执勤工作。”

  这一坚持,至今已是13年。老王对此依然乐此不疲,“即使将来退休了,我也会来协助管马路的”。至于原因,他说了一个小故事:

  一天,一名手臂骨折的小学生,打着夹板、吊着绑带站在路边,怯生生地向老王打招呼。孩子说,本来妈妈要陪他去马路对面的内伤科医院换药,临时有急事先走了,就嘱咐他找交警王伯伯帮忙。孩子的妈妈回来后,王义生问她为啥这么放心。她说,她虽然不认识老王,但经常看到他扶行动不便的人过马路,“这么好的交警,我一百个放心”。

  “对我来说,这种信任就是最好的奖赏。”老王的脸上绽露着憨厚的笑容。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济新闻·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我的岗位在路上” 本报记者 朱海兵 通讯员 喻跃翔 2009-4-22 浙江日报000072009-04-22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