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系列报告会(装备制造业专题)
自主创新 转型升级
主办: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科技部 中国工程院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浙江省人民政府
承办: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浙江省科技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特色优势的产业发展格局,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但是,目前我省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战略举措,是认真落实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有力措施,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就业、保市场、保增长、保稳定的实际行动。举办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系列报告会装备产业专题会,旨在通过高层次专家学者的报告辅导及座谈研讨,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开拓视野、增强信心、凝聚力量,为我省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企业制订出台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和应对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大力促进转型升级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我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快速崛起。2008年,工业经济占GDP总量的48.5%。人均GDP达到6078美元,继续位居全国省区首位。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工业仍然是我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社会就业的主要阵地。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既是我省走在前列的客观需要,也是确保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举。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集聚创新资源,推动工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实现稳定发展。
一是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着力推进要素保障、自主创新、品牌战略、金融支持、税费减免等工作。
二是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战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品牌战略,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目前,全省已有318家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2家,占全国近十分之一,总数居全国之首。全省共注册境外商标2.9万件,有中国驰名商标239件,境外商标注册数、驰名商标总数、农产品商标和证明商标总数、商标侵权案件查处数量等均位居全国第一;有中国名牌产品289件,位居全国第二。
三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增长逐步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全省现有年产值超5亿元的各类特色产业区块462个,其中100亿至300亿元的59个,超300亿元的特色产业区块14个。这些区块以制造业为主体,产业集群实现产值超过2.52万亿元,约占全部工业产值的53.4%。中国1000家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中浙江占198家,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中浙江占123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浙江占70家,总数均居全国第一。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70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131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54家,均位居全国前列。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87个,市场成交总额9793亿元,超百亿元的市场15个,市场成交总额连续18年居全国第一。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创汇额等4项最能反映民营经济实力的指标,已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在全国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50强中,浙江占28席;在全国民营企业综合竞争力50强中,浙江占22席,均居全国首位。特别是浙商已成为全国最活跃的企业家群体,约有440万浙商在全国各地投资创业,投资总额约70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1.3万亿元,其中对西部地区的投资超过2500亿元。还有100万浙商在世界各地创业经商。杭州市以国家编制实施长三角地区区域总体规划为契机,积极推动与长三角地区交流合作向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发展。世界500强企业已有84家落户浙江,共设立224家外商投资企业。全省经政府部门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累计3466家,投资总额30.1亿美元,中方投资26亿美元,“走出去”的境内主体数和建立的境外机构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杭州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
杭州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旅游城市,更是经济强市。杭州市生产总值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位、副省级城市第3位,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国内地城市第5位。2008年,杭州发展实现了新突破: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60414元,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70832元,按2008年平均汇率计算,分别达到8699美元和10199美元;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910.5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5.35亿元,居浙江省首位;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达9165.97亿元,居浙江省首位。
坚持“工业兴市”,杭州工业总量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企业素质继续提升。2008年,全市工业总量突破10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9332.17亿元,同比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达9165.97亿元,同比增长12.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836.45亿元,同比增长10.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381.97亿元,增长16.0%,新产品产值率由上年的14.33%提高到14.81%;完成利税738.84亿元,其中利润总额408.73亿元。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8.22%
坚持“三位一体”方针,杭州工业经济运行质量逐步优化,先进制造业稳步发展,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兴办信息、生物两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2008年,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26个,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形成“两港两点多区”格局。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4家和软件企业82家,分别占全省的60.4%和80.4%。加强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和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共建科技创新载体累计达80家。新增省市级企业(行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12家、企业技术中心69家。新认定国家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孵化场地总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在孵高新技术项目2086项。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39.6%和29.8%。6家企业参与25项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新增国家和省市创新型企业42家、中国驰名商标25个。杭州跻身“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50强”,创新环境、创新动力、创新绩效评价居省会城市首位。
集聚发展趋势明显,企业活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市9个省级开发区和57个工业功能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73家企业进入全国民企500强,连续6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22家企业集团进入中国最大规模企业集团500强,36家集团进入全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分别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和大中城市首位。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250家。10家企业入围全国软件百强。新增上市公司6家,总数达66家。出台“瞪羚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国家创新基金项目65项,获国家资助4190万元。市区两级政府设立5.5亿元的创投引导资金,建立市创投服务中心,支持初创期高成长性企业发展。
浙江省、杭州市出台黄金政策
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
一、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8]80号)
解读: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将使“浙江制造”在新起点上走上发展新路。它是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指导性文件。浙江工业的新一轮发展,不能光靠领带袜子打天下,必须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意见》提出,将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先进临港工业列为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
根据《实施意见》,为促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原有省级部门的工业类、科技类财政性资金都将整合转向统一的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2009年新增的2亿元财政资金重点用于企业技术改造贴息,以推动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节约能源资源等,全部加起来估计有5亿元左右,扶持力度很大。
二、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杭州市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的若干意见》(市委〔2007〕18号)
解读:根据国务院、浙江省委、省政府有关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杭州工业实际,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杭州市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的若干意见》(市委[2007]18号),明确指出:杭州市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产业,积极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业。同时明确市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装备制造业发展。这是杭州市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产业,积极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业的重要举措。
三、《杭州市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解读:杭州市政府出台了《杭州市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重大项目、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成套设备国产化关键部件、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支持装备制造业参与国家重点工程招投标等十个方面。强有力的财政扶持给企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对接振兴规划 落实各项举措
杭州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
杭州市目前初步形成了门类较全、规模较大、产品涵盖了通用(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等7大类12个行业的产业体系,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杭州工业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据2008年统计,全市2137家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不含金属制品业和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404.14亿元,同比增长15.2%;主营业务收入2327.3亿元,同比增长15.3%;实现利润122.42亿元,同比增长7.2%,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约占全市工业的1/4左右。杭州市装备制造业在全省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大中型城市中列第6位,仅次于上海、广州、北京、天津、长春等5个城市;在副省级城市中则排名第3。
杭州装备制造业的主要特点:
(一)产业基础扎实,特色优势明显。杭州市装备制造业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电工电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工程机械等一大批特色产业集群,逐步建立起萧山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临安与余杭装备制造业基地、桐庐水电设备制造业基地、富阳船舶产业基地等一批新型产业基地。杭州市乙烯冷箱、船用齿轮箱、工业汽轮机、余热锅炉、汽车轮毂轴承、万向节、空分设备等7个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在50%以上。
(二)技术体系完整,自主创新活跃。已有58家企业建立国家、省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市工业企业的四分之一。现有世界名牌1个、中国名牌10个、省名牌27个。大型成套空分设备、工业汽轮机、余热锅炉、船用变速箱、平面磨床、自动扶梯、高空作业车、叉车、万向节、工业链条等10个产品继续保持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三)体制优势明显,资本运作能力强。万向、华立、杭州机床集团等企业相继在国内外收购、控股多家研发和生产制造企业,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杭汽轮、天马轴承、浙富水电相继上市。
(四)规模实力雄厚,配套能力较强。装备成套化方面有新进展。西子联合的盾构机逐渐在省内外市场得到推广运用,开创了国内地铁建设中的杭产品牌;杭锅、杭氧、中控科技等企业积极参与竞标国家863科研项目——华电半电IGCC等项目。
2006年底,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包括“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在内的三位一体的战略决策,把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新型重化工业的主要内容。选择了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重大技术装备成套化、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和船舶及关键零部件等四个产业作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中之重。
杭州市着重推进以下工作:
(一)制定政策。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杭州市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的若干意见》(市委[2007]18号),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产业,积极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业。同时明确市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装备制造业发展。
(二)编制规划。市政府相继颁发了《杭州市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产品导向目录》、《杭州市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规划》;《杭州市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杭州市汽车产业发展基地战略规划》、《杭州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杭州市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完成编制和通过专家论证,即将报市政府颁布实施;《杭州市新型块状经济(现代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正在积极编制。
(三)财政扶持。市政府出台了《杭州市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07年杭州市工业仅重化专项(不含技改、创新等其他专项)安排资助(奖励)项目139个,市本级财政资金9990.9万元;2008年安排资助(奖励)项目166个,市本级财政资金6698万元,余额3302万元转入债权基金,会同浙商银行以1比5放大专项用于扶持企业。
(四)狠抓项目。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健康发展。汽车项目取得新进展,机械装备项目有重大突破,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业正在崛起。
全面落实市政府出台十大举措。最近,杭州市政府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帮助企业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困难,提振信心、共渡难关,市政府在减轻企业负担、落实产业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开拓市场等十个方面制定了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将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等七大行业作为扶持的重点,对七大行业的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财政资助比例2个百分点;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行贷款贴息;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及相关专项,严格落实相关配套资金;支持市重点装备制造企业牵头组建工业成套设备工程公司,提高重大成套装备设计、制造能力等。
此外,杭州还将完善规划与政策,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通过加强战略合作,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专家视野
主题报告
1.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报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柳百成
专家简介:柳百成,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2002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长期从事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铸造行业技术水平及提高铸造合金性能的研究。
2.信息化提升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
报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
专家简介:谭建荣,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数字化制造方面的研究。
专题报告
1.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
报告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朱森第执行副会长
专家简介:朱森第,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
2.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报告人: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毛健雄教授
专家简介:毛健雄,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长期主要从事热能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国际交流和合作。
3.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国产化发展趋势及浙江企业参与的建议
报告人: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王曰凡顾问、总工程师
专家简介:王曰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技术中心顾问总工程师,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国家发改委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国产化专家组专家,上海市建委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学科带头人。
4.中国纺织机械发展现状、趋势
报告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高勇副会长
专家简介:高勇,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国际贸易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