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6.1%,同时表示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
增速来之不易
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为6.1%,相对于改革开放30年来9.8%的平均增速而言,确实处于低位,但应当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看待这一增速。
“一季度6.1%的经济增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蔓延,发达国家经济衰退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的形势下取得的,是很不容易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近期主要国际组织纷纷调低了对今年世界经济形势的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经济将下降0.5%至1.5%,其中发达国家下降3%至3.5%。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世界经济下降1.6%,世界贸易量下降9%……
在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超过60%的情况下,这些预测给我们描绘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异常严峻的国际形势。
但即便如此,中国经济依然出现了积极变化。今年一季度6.1%的经济同比增速虽然比去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四季度回落的幅度已收缩到0.7个百分点,而去年四季度比三季度回落了2.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大幅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表现好于预期。”
社会信心提高
中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这一判断,得到了一系列统计数据的支撑。
李晓超把经济积极变化概括为“两个稳”“两个快”“三个高”“三个缩小”。即工业生产运行企稳,农业发展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加快;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创单季新高,乘用车销量创历史新高,社会信心在提高;出口降幅缩小,财政收入降幅缩小,发电量降幅缩小。
“判断中国经济是否企稳,关键看工业。”姚景源表示,工业是中国经济的“大头”,农业和服务业增速一般比较稳定,只要工业增速上去了,经济增速就会上去。
姚景源介绍说,3月份,超过80%的工业行业、接近70%的省份的工业生产、超过60%的工业产品,比前两月增速加快或降幅减缓。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降幅逐月缩小,也说明工业情况在逐渐好转。工业呈好转之势,中国经济自然出现积极变化。
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中,固定资产投资处于高位引人瞩目。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指出,一季度投资实际增速超过30%,而正常情况下投资实际增速一般在18%左右。政府扩大投资会对经济产生明显止跌作用。
政策效应会更多显现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中国经济出现积极好转,固然有经济基本面和支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改变等原因,中央采取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揽子计划的政策效应将会更多显现。例如,投资增速一季度虽然已处高位,但还有很多项目正在做准备工作。
随着投资项目的全面开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表现为资金的拨付,而且会更多变现为工地上的土石方、变成GDP,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范剑平说,测算显示,货币信贷连续3个月稳定扩张,大约10个月后工业能出现稳定回升。当前货币信贷连续快速增长,可能在年底前可以巩固工业回升之势。
力促经济持续回升
中国经济较快地出现积极变化,为经济步入平稳较快发展的轨道开了好头,令人欣慰。但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还是要充分认识,不容盲目乐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隆国强指出,虽然出口降幅正在收窄,但单月出口额已从去年10月份的1400多亿美元掉到今年3月份的900多亿美元。现在还看不到欧美经济企稳的迹象,今年中国外贸形势严峻。
工业增速虽有所反弹,但仍处低位。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5.1%,只有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许多企业开工不足,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尖锐,也给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前两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下降。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和调整产业结构都是相对长期的过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大量过剩产能借市场倒逼机制进行淘汰,也是痛苦的过程。
李晓超表示,宁可把困难想得严重一些,做好各种应对预案,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新华社记者 刘铮 江国成 雷敏
(据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