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3  4  
PDF 版
· 给你一个不死的理由
· ◆一周网友妙语
· 提灯老人守隧道
· 在英国住院
· 80后婚姻触礁
总是归咎房价太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第七人民医院的心理援助热线里,经常有绝望者打进电话,向接线医生问道,你能给我一个不死的理由吗——
给你一个不死的理由
本报记者 陈洪标 通讯员 徐 勤
  西湖、运河、公园、钱塘江……每年油菜花开的季节,这些地方都成了绝望者的自杀场所。今年的情况同样严重,跑公安线的同行这段时间里,几乎每天都会接到这样的报料,有人想自杀或者已经自杀。

  如果这些绝望的灵魂,能够在抬起脚前,打一个电话:85029595,或许从电话的另一头,就能找到一个不死的理由。 因为一些和他们一样曾经绝望的人,最终在电话那头找到了希望。 2008年,有439个电话求助者,最终将落满泪水的遗书烧掉。 今年1到3月,又有73人收回了迈向死亡的脚步。

  2004年5月,杭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成立,设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并同时开通了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热线:0571-85029595, 谐音“救我救我”。 热线从开通至今已接听电话5万多人次,筛查自杀意念来电5000多人次,被美誉为“生命热线”,也是杭州最扣人心弦的一部电话。

  热线白天由两名专职心理咨询师接听,晚上由30多名精神科医师担任志愿者值班,均为具有临床医学和心理学背景的医护人员。    

  一阵风声绷紧她的神经

  不死的理由:

  总有人向你问好

  讲述者:倪煜青

  人在情绪最低落的时候,容易忽视自己的躯体,我先引导她把注意力从内心转移到躯体,让她重新能知冷知热,然后,她的注意力开始落在了“运动脚踝”等具体的动作上,这对缓解情绪有好处。等她从天台上成功转移到室内,战胜躯体的成就感,和环境改变、注意力转移带来的情绪缓和,都起了作用。那时候她的自杀意向已基本没有了。之后的谈话是帮她找找症结。最危险的时段已经度过。

  春节刚过,初七,倪煜青值夜班。

  倪煜青在杭州市七院做医保工作,业余时间做心理咨询,实战经验丰富。2004年5月25日,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开通,她就报名担任晚班志愿者。

  有自杀意向的电话通常在凌晨2点以后响起。所以当早上10点多,电话响起来的时候,还沉浸在春节愉快情绪里的倪煜青张口就来了句:“新年好!”

  电话那头,是长时间的沉默。

  倪煜青的心沉了下来,不怕哭,不怕闹,最怕的就是沉默不语。接线员与求助者之间,只有一根电话线连着,不知道那头的人想干吗,倾听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过了漫长的半分钟,终于,一个女孩的哭声传了过来。

  这是个湖南的女孩,春节前刚刚失业。在长沙找了一段时间工作,没找到,身上的钱也用差不多了,没钱回家。

  电话里,一个噪声绷紧了倪煜青的神经:那是风的声音。

  “能告诉我,你现在在哪里吗?”倪煜青问。

  女孩说,她在长沙郊外一栋居民楼的楼顶天台上。

  “能不能到室内跟我说话?因为听到你的声音在抖,那边一定很冷。”

  女孩说,真的很冷,身体都麻了,不能动了。

  “那把脚踝先活动一下。”

  “脚可以动了吗?”

  “可以。”

  “那现在试试看,走走,回到房间,会暖和起来。”

  女孩在倪煜青的劝导下,一步一步,回到了室内。这个过程中,女孩的情绪也稳定了下来。

  整个过程,自杀这个字眼都没被提及。其实倪煜青心里一直紧张得很。

  面前的危险解除后,倪煜青开始尝试跟女孩谈她面临的棘手事,只是东拉西扯,谈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谈薪金待遇、生活状态什么的。一个小时后,女孩说,决定了,回城里,继续找工作,就是从最基层做起也可以。

  后来,女孩说:“本来想临死前无聊一下,打个电话跟空气说说话,说完就去死,想不到有人接,还有人跟我说新年好。”

  被乙肝阳性困扰的小伙子

  不死的理由:

  换个角度看问题

  讲述者:倪煜青

  只要不是抑郁症,很多人想不开,往往是一时钻了牛角尖,从单一角度看问题,扭不过来。但如果有人帮他扭过来,换个角度看问题,就能拉他一把。

  同一个问题,从南往北看,你会感觉路被堵死了,很绝望。

  而换个角度,从北往南看,不好说你就能发现新的风景。

  “我想死,已经想了一年多了。”3月底,倪煜青听到他在电话里说。

  他是新疆的小伙子,从网上看到了这个电话。

  他是职高学校数控专业毕业的,这是个吃香的专业,毕业生很抢手。而他,是个例外。

  因为乙肝阳性,他丧失了一系列机会。同学都被工作单位抢光了,他却屡屡被拒之门外。他说自己现在在一所学校里当老师,月薪1000元,而同学的月收入基本都在5500元以上。

  喝酒的时候,有不知情的朋友推过杯子来共饮,不经意说了句:“我阴性的。你放心喝好了。”他觉得朋友在刺激他的病。

  他加入网上乙肝患者组成的论坛“肝胆相照”,大家讨论结果,90%的人都说,遭到过社会的歧视。

  所以,他想自杀,远离这不公平的社会。

  最后,小伙子反问: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倪煜青告诉他,不是抑郁症,只是看问题的“认知”有偏差。

  倪煜青给他举了个例子。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乙肝阳性有歧视。坦然的心态是第一步,比如喝酒时朋友的行为,你可以觉得他让你自卑了,但你也可以把他当作关心:朋友不知道你的病情,他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也是对你的保护和关心。身边的人缺乏科学知识,你可以做宣传。

  至于薪酬,收入高点,当然人人都企望,但薪酬只是个人价值体现的一部分。教师的职业,只要你认可,这可是“天底下最伟大”的职业之一。

  小伙子认真听了40多分钟,最后表示,自己要好好想想,该怎么活。

  第一句话就问安眠药

  不死的理由:

  你肯定不是最不幸的那个

  讲述者:何臻

  能让她说出想死的理由,能让她有勇气活下去,“共情”是很重要的一环。就像看电影的时候,要融入其中,把自己当成主人公,才能更好地体会一样,要想深入来电者的内心,“入戏”很重要,要跟她情感相通,要与她“共情”。

  我也是情感细腻的人,她说的时候,我的纸巾就放在手边,她说到伤心处,大把大把流眼泪,我也在偷偷抹眼泪。但还不能被她发现。这样的“共情”,一方面引导她把不良情绪全部宣泄了出来,另一方面,“入戏”的感觉也让我更迅速地把握住了她的症结所在。

  她的电话,第一句就问:“服用多少安眠药对自己的身体没有影响?”

  何臻说,自己差点就错过了这个讯息。何臻是杭州七院的二级心理咨询师,现在正跑社区,做精神病预防工作。接这个电话的时候,她正在做热线的专职接线员。

  热线电话里,有不少精神病患者咨询用药,这个求助者的电话很容易就会被当成一般的咨询电话。

  可何臻留了个心,多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电话那头的人没有想到何臻会反问,沉默一会儿之后,她打开了话匣子。

  她面临的是情感的问题。她说,自己结婚前,谈过一个男朋友,因为男朋友跟其他女人发生了关系,两人分了手。找了现在的老公,有了孩子,本来挺好,可丈夫在最近也出了问题。

  “以前那个男朋友也是这样,现在这个,也是这样,我全心全意对他们,为什么总是得不到他们的全心呢?”她一边说一边哭。最后,她明确表示了自杀意愿:“其实,我把安眠药都准备好了,打电话来咨询,只是想知道自己准备的药量够不够致死。”

  何臻的感觉是对的——这是一个疑似的高危者。何臻开始问她各种看似平凡的生活问题:平时是不是老是想流眼泪,工作状态好不好,记忆力怎么样……

  这是在做高危量表的评估,何臻把量表上的问题悄悄穿插在谈话过程里。结果显示,电话那头的倾诉者有严重的自杀倾向,意愿强烈,有计划、有预谋,属于自杀高危人群。

  但是,会打这个电话,说明她就想要活的理由。活的理由在哪里呢?

  聊天之后,何臻发现,她有个年幼的孩子。孩子是她最放不下的。何臻开始和她聊家常,把她的注意力从自己的不幸遭遇,引导到了孩子身上,母亲的本能让电话那头的女子最终收起了手中的药。后来电话回访,她的生活状态都还可以。

  “谁能帮帮我?”

  不死的理由:

  你不能把什么都忘记了

  讲述者:倪喆

  一个绝望的人,他会忘记一切,只记着死亡。

  “因为你现在什么都忘记了,所以你不能死,等你全想起来了再死也来得及。”我就这样处处暗示和提醒她,让她从绝望的情绪中转移出来。让她的孩子成为那根最温暖的救命“稻草”。

  一个绝望的人,他会忘记一切,只会看到不好的一面,而看不到好的东西。这是那个男的求助者的特点。

  我从他的疾病开始入手,让他从疾病中看到其他。我发现他并没有完整的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我就抓住这一点,向他说明这是影响疾病恢复的关键所在,建议他给那个医师一个机会,配合他的治疗,哪怕一个疗程,如果真的没有效果,再说也不迟。

  “谁能帮帮我?”值班第一天,告诉自己要格外小心的倪喆就接到了这样一个绝望的电话。

  对方在电话里诉说,夫妻感情破裂后,分居了一年,期间,妹妹一直劝说她和丈夫和好。在妹妹的影响下,她主动放弃了法院做出的有利自己的判决,希望能够让丈夫悔改后回心转意。可是后来她发现妹妹和丈夫有说有笑。她想不通了,刀就在手边。

  同一天,倪喆接到的另一个电话,也是一开始就说“谁能帮帮我?医生,你能吗?能给我一个不死的理由!”

  求助者语速很快,语言很流利。他说自己3年前就得了强迫症,总是想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无法控制也无法停止,非常痛苦。他很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想不到让自己活下来的理由。他反复说这句话。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00014 给你一个不死的理由 本报记者 陈洪标 通讯员 徐 勤 2009-4-16 48256F32002924A64825759200187E5B[A1-陈洪标≈A5-徐勤≈B1-臧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