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去泰国游?
缓一缓吧!
· 满山蕨菜香
· 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
房价同比下降1.3%
· 部分国际航线
燃油附加费下调约50%
· 大街上,塑料袋又多了
· 沪深股市创出本轮反弹新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自去年6月1日实施“限塑令”以来,许多人习惯在上超市、农贸市场购物时带上一只环保袋,但将近一年过去了——
大街上,塑料袋又多了
“限塑”,需要我们多一份责任和坚持

本报记者 施晓义 实习生 颜伟杰
  为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引导消费者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从2008年6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限塑令”实施已将近大半年,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市场上塑料购物袋仍大行其道。

  市场塑料袋“回潮”

  4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杭州上塘路的施家桥菜场,在一个卖春笋的摊点前看到,只要有市民驻足挑选,摊主就会顺手把塑料袋递到市民手边,顾客便拿过塑料袋往里面装蔬菜,整个交易过程买卖双方不谈塑料袋价钱。在菜场上可以看到,几十个摊位几乎每个都给顾客准备了塑料袋,而这些袋身大多没有任何标识。

  而在凤起路花鸟市场,超薄塑料袋也随处可见。一位卖金鱼的摊主说:“顾客来买鱼,你要是不给他们塑料袋,那他们怎么拿回去?”隔壁的王姓摊主也解释道,他们做的是小本买卖,一条小金鱼才卖几元钱,顾客最多也就消费十几元钱,“若是不给提供免费的塑料袋,我的生意恐怕没有人光顾了。”

  随后,记者又来到叶青兜农贸市场,一楼塑料袋定点销售点的生意十分清淡。“现在每天最多只能卖出四五十只,摊主们那里都有免费的塑料袋送,顾客又不是傻子。”摊主吴女士告诉记者。在一楼,记者还发现了有几家摊位在销售和使用禁用的超薄塑料袋,但“小心”的摊主们并没摆在摊位上,经过询问后,方表示有存货,可以以批发价购买。

  记者又转了市区多家超市,发现原来摆在收款台前醒目位置的环保购物袋专区已经很少,个别环保袋也被安放在货架侧面、挂在柱子上等不是很醒目的地方。和“限塑令”开始时相比,市民使用环保袋的热情减退不少,目前环保袋的使用者多是中老年。不少市民表示,舆论关注少了,卖场也少了提醒,市民图方便也减少使用甚至不用环保袋。

  杭州大型超市——好又多黄龙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刚开始执行“限塑令”时,该超市每天塑料袋的使用量是1100只至1400只,最近几个月塑料袋的使用量逐月回升,现在每天的使用量达到了3000只左右。在采访中,杭州世纪联华超市朝晖路店负责人表示,虽然没有仔细统计,但塑料袋使用量确实出现了回升。

  “限塑”,需要我们

  多一份责任和坚持

  针对塑料袋“限而不绝”的情况,杭州凤起路农贸市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与超市、商场相比,菜市场限塑确实比较难。农贸市场的经营户,本来做的就是小本生意,如果再让他们买几角钱一只的塑料袋免费送给顾客,时间长了,经营户肯定吃不消,而那些从外面买来的拎口塑料袋只要几分钱一只,在没有补贴的前提下,经营户一定会选择后者。”

  “限塑令”怎样才能在集贸市场继续推行?这位管理人员说,“限塑”需要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也要提高每一位经营者和市民的环保意识。集贸市场应该落实“限塑令”规定,实行塑料袋“统购统销”,购物市民需要购物袋,可在指定的商铺购买,其他商贩一律不得储存塑料袋,杜绝免费提供现象。

  省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分析:“限塑”工作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够彻底见效。由于以往人们使用塑料袋形成了习惯,一段时间内很难达到“禁用”的程度,目前很多人为图方便宁可出钱购买塑料袋,这部分人不是不知道塑料对环境的危害,只是因为使用习惯了,彻底改变还需要“缓冲”。

  针对这一现象,近日,省工商局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限塑”整治工作的通知》,还将于近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限塑”专项整治工作。不过,省工商局负责人认为,要真正做到“限塑”,关键还是每一位城乡居民都要有环保消费、绿色消费、科学消费的理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济新闻 00007 大街上,塑料袋又多了 本报记者 施晓义 实习生 颜伟杰 2009-4-14 48256F32002924A6482575970032764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