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大力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相对全国而言,农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小,是农业小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作为我省唯一一家国有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时下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的严峻形势面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履行农业政策性金融基本职能?怎样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以加大支持“三农”力度?业务范围拓展后今年的信贷投放重点是什么?近日,记者采访了农发行浙江省分行行长王玉高。
全力支持粮食安全体系建设
“我行始终把支持‘三农’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今年将加大信贷支农力度,计划全年投放各项支农贷款190亿元,同比增长30%,争取年末贷款突破280亿元,支持浙江新农村建设。”王玉高行长一开始就直奔主题。“浙江人多地少,是全国粮食的主销区,每年粮产缺口达200亿斤。因此,如何确保粮食安全,一直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该行的主要职责就是确保全省粮食安全。浙江的地方储备粮是分省、市、县三级储存的,对此,该行高度重视,与中央储备粮一视同仁,给予信贷支持,切实增强了浙江作为缺粮大省的地方粮食保障和调控能力。为保证粮食安全体系建设资金需要,2008年全年累计投放粮棉油贷款38.88亿元,支持储备、收购、调入粮食28.76亿公斤、棉花143.32万担、油脂0.57亿公斤;配合省政府落实地方粮食储备增储计划16万吨、临时收储油脂2万吨。
同时,积极支持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保证粮食生产需要与稳定农资价格,发放1.8亿元支持入储10万吨省级化肥储备,发放 3亿元支持入储国家化肥储备,并支持各市级农资公司购进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18700吨。
“促进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目标。”王玉高行长介绍。今年将为地方政府新增10亿斤储备规模三年内到位提供优质服务。并积极扶持粮油加工业,重点培育扶持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粮食加工企业、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的油脂加工企业和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的饲料加工企业。
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浙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为我行的业务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王玉高概括说,该行现在的信贷业务就是“一体两翼”。“一体”是指粮棉油收购资金贷款这一主体;“两翼”就是以支持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转化为一翼,以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为另一翼。
该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积极配合了《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围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这一中心,截至2008年12月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61.9亿元,比年初增加1.97亿元。在产业布局上,重点支持粮油食品、纺织服装以及蔬菜、茶叶、果品、畜牧、水产养殖、竹木、花卉苗木、蚕桑、食用菌、中药材等十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农业,并加大对生猪、奶牛、油脂加工等市场供应紧缺行业的支持,保证了市场供应。
今年将抓住环杭州湾都市型高科技农业、甬台温舟沿海蓝色农业、金丽衢山区绿色农业等三个目标区域,助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重点支持农作物设施栽培、环保型肥料与农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农林牧渔机械制造、农业节水灌溉等科技项目。
2008年,对于弱质产业的我省农业小企业来说,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为扶持农业小企业发展。截至2008年底,该行支持的农业小企业达235家,贷款余额8.87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126家、4.97亿元,贷款增量和贷款余额均居全国农发行系统首位。如去年该行试点与苍南县信用联社联合开展的农业小企业贷款业务,单户单笔控制在500万元以下,发放贷款4135万元。利用双方的优势互补,今年该项贷款将增加到1亿元。
此外,突出科技支农,农业科技贷款累计发放4.91亿元,去年末贷款余额达到4.27亿元,比年初增加2.945亿元。与省科技厅合作做好农业科技贷款项目培育名单内企业科技项目的支持工作,已累计向列入培育名单的11家科技企业发放贷款7760万元。目前科技贷款项目库项目储备已达106个,支持的农业科技企业已涉及食品加工、皮革加工、饲料生产、生物养殖、远洋捕捞、农机具、纺织等多个领域。
针对当前农村金融急待“输血”现象,王玉高行长表示,农发行用的都是中央的资金,支持的是地方新农村建设,自今年1月到3月中旬,该行已从农发行总行引进资金达107亿多元。“这是引来北京的‘水’浇灌浙江的‘田’。”他这样比喻。
本报记者 施翼 通讯员 吴伟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