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0版:生活消费·品藏
3  
PDF 版
· 莫将闲章等闲看
· 水墨笛韵秀江南
· 《晋风古韵——山西出土西周文物精华展》在浙博展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4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中心小学

  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中心小学地处嘉兴市南湖区工业园区,于2004年异地新建,占地面积45亩,总建筑面积16735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3420平方米,可绿化面积绿化率已达100%,生均绿化面积为10.07平方米。校园环境整洁优美。

  学校现有教学班55个,学生2390名,教职工118名,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大专学历69名,本科学历13名,小学高级教师71名。教育设施完备,多媒体报告厅、风雨操场、电脑房、实验室、舞蹈房、美术室、科技室等专用教室和设施应有尽有,拥有标准的250米塑胶环形跑道和标准的水泥篮球场。严格按照省一类标准建造,在硬件上达到了农村小学的一流水平。

  多年来,学校以“让生命永葆绿色”为办学理念,在办学目标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方针,以“规范+特色”作为办学基本策略,努力将学校建设成学生的学园和乐园。现已形成了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尊师、守纪、勤学、向上的学风,爱生、精业、开拓、奉献的教风。并造就了一支刻苦钻研、业务过硬、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骨干教师队伍,现有省师德楷模1名,省春蚕奖获得者1名,省师德楷模1名,市优秀教师2名,市优秀班主任1名,市学科带头人1名,区十大青年标兵1名,区优秀教师7名,区级学科带头人2名,区一、二等奖双高课获得者9名,区新苗奖获得者2名,区优秀德育工作者2名。有20多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多级会议和报刊杂志上交流发表。《小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模式的探究》等20项课题已经结题。其中,三项获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另有多项获区二、三等奖。目前正在研究过程中的有2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和6项区级课题。

  ● 构建新型绿色 打造生态文化

  学校早在1998年,就立足于绿色学校的创建实践之中,坚持把环境教育渗透于学校综合素质教学的各个方面。特别是2002年获得省级绿色学校以来,全校进一步加大力度,在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的基础上,认真制定方案,加强全员动员,再创新高,坚持在构建新型绿色和打造生态文化上下功夫,努力推进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深入发展。

  通过近年来的再创建再努力,绿色学校工作得到不断深化,并取得较大进步。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发展,环境教育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曾先后三次在浙江电视台《少儿节目》和嘉兴电视台《向日葵》栏目报道学校的创建成果。2005学年的“让艺术闪烁绿色之光”活动两次被嘉兴电视台《阳光少年》栏目进行专题报道。先后十余次在《中国环境报》、《少年博览》、《嘉兴日报》、《浙江少年》、《中国环境年鉴》等报刊杂志介绍。学校自编自演的环保课本剧《绿色的卫兵》获省创作、表演二等奖,其活动照片还在《嘉兴日报》头版头条(2003年6月5日)发表。环保课本剧《宝宝》获区二等奖。2008年,校园剧《竹乡百子》获市二等奖,《绿光森林》获区二等奖。以环境教育为内容的口琴合奏获区一等奖。“红领巾再生公司”被评为“全国十佳示范活动奖”,获得中国青少年21世纪科学基金绿色活动奖励;“秸杆还田利生态”被评为全国二等奖,“还碧水111工程”实践活动被评为省二等奖,“小手牵大手,环保齐步走”实践活动获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让绿色走进失土农民心中”实践活动获省二等奖,《能源租赁行》获区一等奖,《大桥是我第二故乡》分别获区、市一、三等奖。2008年,环境实践活动《爱心呵护健康使者》、《“限塑令”让我们与环保同行》广受好评。2003~2008年,全校师生在科技创新、环境教育中获国家级奖12人次,获省级奖13人次,获市级奖68人次。

  ● 组织校外环境教育活动

  丰富学生实践体验

  学校扎实开展“秸杆还田利生态”实践活动。2000年时,高年级的学生以敏锐的环境眼光,发现了农村收割季节,广大农民为了方便而将稻草直接焚烧在田野里,从而严重污染周边环境的状况。在学校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对直接在田野焚烧秸杆的现象及其危害开展了广泛的调查,以一系列有力的数据反应了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破坏的事实;在此基础上,学生在校园的偏僻一角开挖了一个泥坑,开始了秸杆掩埋之后再还田的科技实验,获得了成功;然后,学生又以自己的科学实验为依据,向全镇广大农户提出了秸杆还田的建议,并通过家长,从学生自己及家长做起,改变稻草直接焚烧后再还田的非环保行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活动后全镇农户秸秆再利用的占94%左右,仍不利用且造成环境污染的只占6%左右,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环境的清洁化。同时,激发了学生环保活动成就感和更加热爱环境的积极情感。该活动获国家级二等奖。

  学校还组织“还碧水111工程”实践活动。2001年,学校少总部结合南湖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对全镇水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宣传,使学生真切地触摸到了水污染的严重性,养成了护水、节水的良好习惯。同时,争当环保小卫士,努力唤起全社会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醒人们都来保护水源清洁,让家乡的水更清。该活动还获得省级二等奖。

  学校的另一个“小手牵大手,环保齐步走”活动,意在让身边的小康社会变成一个绿色文明的社会,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在他们的帮助下,2002年9月,开始了“小手牵大手,环保齐步走”实践活动。学校倡议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环保行为习惯,目标是“让水更清,让地更绿,让天更蓝”。将环境教育从学校延伸至学生家长并走向邻居和社会,有效提高了学生家长和社会成员的环保意识,促进了健康文明的环境行为的形成。该活动获省级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大桥是我第二故乡”实践活动,作为绿色学校的学生,在学校环境教育的熏陶下,对周围的环境问题十分敏感和关心。在老师的指导下,学校中心小学五(2)班全体学生于2005年9月在全校的外来民工子弟及其家长中开展“大桥是我第二故乡”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对中心小学172名外来民工子弟的问卷调查和部分家庭周边环境的走访,了解和掌握了他们日常生活周边环境和自身家庭环境行为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在分析和研究其原因的前提下,发挥学生自身的教育作用,为大桥镇政府领导决策提出了积极的建议,有效地促进了外来民工子弟及家长自觉的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许多学生和家长表示:“大桥是我第二个家,环境卫生靠我们大家”。除此,学校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能源租赁环保行》、《电荒猛于虎》等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也分获市、区级一、二等奖。

  此外,学校还通过家长会,家长广播学校、与镇广播站合办的《校园之声》栏目等途径,向家长、社会宣传环保科普知识,让环保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家长心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新的形势,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继续努力,求实创新,以师生为主体,以科研为先导,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素质教育,谱写学校工作的崭新篇章!

  ● 以特色品牌创辉煌

  余新镇中心小学地处农村,学生来自农村,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中,以努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为根本宗旨,摸索一条拥有农村教育特色的发展道路。

  早在1989年,学校就选择“农村科技小发明教育”这一途径,以农村科技小发明教育为载体,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科技小发明教育,开启了每个学生的心灵智慧,许多同学通过观察身边事物,找到了灵感。小小“发明王”洪建军借鉴学校文印室的老式油墨推把的工作原理,发明了“水稻育秧压谷器”;张宵波发现老师在电脑前打字时,打字稿常常没有地方放,用夹子夹着放在前面,电脑屏幕就被遮住,于是他设计发明了“电动式电脑打字稿子架”,获得了全国劳技创新大赛金奖;汤杭嘉看到升旗仪式时,升旗手用手将国旗缚到旗绳上时,全体师生只能静静等候太浪费时间,于是设计了一种“新型旗栓”,不仅获得了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当年,汤杭嘉成为了嘉兴市专利申请中年龄最小的人。周鹏同学因小发明“萝卜刨丝机”获第五届国家“宋庆龄创造发明基金奖”。同时,学校也紧紧抓住地处农村优势,深入有选择地开展各类科技实践活动。譬如,根据农村孩子的生活经验,开展“农村河水污染及污染源”调查、“公鸡的口腔液消除蝇毒素”研究等。

  特色教育不仅使学校涌现了一大批小小“发明家”,也使学校探索出了农村科技小发明的基本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传授发明创造知识,以课外活动为主阵地提高发明创造能力,以学生家长作技术辅导力量提高发明作品的质量。也摸索出了小发明教育的三条创新路径和五步指导策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很好地推动了学校科技教育再上新台阶。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轰轰烈烈开展的科技教育,带动了周边乡镇学校纷纷效仿,并取得了佳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两年来,学校参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绩斐然,2007年获区级奖项26项,市级奖项15项,省级奖项2项,国家级奖项7项,共50项;2008年,获区级奖项8项,市级奖项5项,国家级奖项1项,共14项,三名学生获全国优秀创新青少年称号。为此,科技成果多次被多家媒体报道。嘉兴电视台、钱江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多次对学校创造发明作了报道;《动手做》、《少年发明与创造》等报纸杂志也曾多次介绍学校科技小发明成果,科技辅导老师多次获得优秀指导奖,骄人的科技教育成绩,为学校打造了一张科技教育的“金名片”。

  余新镇中心小学的另一张“金名片”则是学校体育。除了扎扎实实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和学生冬季阳光长跑等活动,学校认真做好竞技体育训练,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学校田径训练、篮球训练。两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区业余训练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田径运动会总分第八,创建省级体育强区集体贡献奖,便是学校体育特色的强而有力的见证。

  ● 以教育科研促进步

  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内涵发展、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校结合农村小学实际,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环节,采取分层推进、滚动发展的办法,扎扎实实地进行教育科研。教师投身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积极参与各级课题研究、积累教学案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一大批教学骨干、科研型教师脱颖而出。学校教科研蔚然成风,成为嘉兴市教育科研基地。2008年,还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近几年来,有4个省级、5个市级、3个区级科技教育方面的课题。其中省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获得了嘉兴市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省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进行科技小课题研究活动的探索》的课题研究成果获得了嘉兴市教科研成果二等奖,省级课题《小学生科普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获得了嘉兴市教科研成果三等奖。2009年,学校又参与了国家科技部2008年度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案例研究》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并申请立项了《农村小学生创造力培养实践研究》子课题。2008年,有四十多篇论文、案例参加了区三项教学论文、案例评比,其中获市一等奖2篇、市二等奖2篇、市三等奖8篇,区一等奖5篇、二等奖13篇、三等奖26篇,有6篇论文在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同时,学校又在不断探索校本研修新方式。2008年,学校大规模开展了以“课堂教学的改进”为着眼点的“项目组研修”活动,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研究主题,开展主题研究活动。为了让项目组研修活动能真正成为教师摆脱重复、摆脱平庸的良药,学校领导、项目研修组管理层多次磋商,相继出台了余新中心小学项目组研修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并且在正式实施前进行了多次的不同层次和层面的培训。而后,相继开展了“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深入感悟的策略研究”,及“学生需要怎样的帮助——用数形结合支撑学生的理解”等主题的研修,将课堂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形成教育科研工作的良好氛围。

  ● 以课程文化求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可以为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能源和动力,只有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才能办出特色鲜明、质量优秀的学校。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了学生终身可持续地发展,为了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学校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实施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了以“科技创新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课程,开发了《科学在我们的身边》的实践活动课程,编写了校本教材,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把学校的办学特色通过课程开发和常态化实施的途径得以提升,也满足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需要。通过举办“百花园艺术节”、“百花园科技节”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一般农村学校难以争取的成绩。

  学校十分关注学校精神的提炼。2009年初,开展了学校精神的大讨论,向全体教师征集学校精神的征文,开展主题论坛、出刊校刊、进行学校VIS识别系统的设计等活动,在讨论、思考的过程中达成对学校发展远景的共识。同时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及班级文化的建设。这两年来,学校加快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的建设进程,制定了美化的近期和远期的实施目标,有计划地进行了校园的绿化、美化。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棵树木,都对学生起到了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热爱学校、热爱知识、热爱生活的作用。

  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制订了新一轮《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组织召开班主任论坛,并要求各班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制定特色班级创建计划。学生入学后,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班级文化特色。于是,有的班级创建学生自治特色班、科学兴趣特色班,有的创建和谐家庭特色班、体育竞技特色班,有的则创建清洁卫生示范班、文学特色班。在创建特色班级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显示了个人的才华,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

  展望未来,前程似锦,余新镇中心小学全体教师将以更高昂的姿态,更奋发的激情,更务实的作风,更进取的精神,去开创更辉煌灿烂的明天!

  

  办特色学校

  育创新人才

  在党的诞生地嘉兴南湖正南端7公里处,有一所饱经风霜而又青春焕发的百年老校——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学校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历经百年风雨,规模日渐扩大。现今,学校占地面积21513平方米,校舍面积9964平方米。校内有200米塑胶运动场、篮球场及设施完备的体育室外活动区,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电脑房、语音室、图书室、科技活动室等都有专门设置,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等校园媒体一应俱全,中心小学所有教室内都装有多媒体设备。

  学校有中心小学1所,下辖3所完小,2所初小。有教学班88个,学生3534名。中心小学有教学班43个,学生2002人。其中石堰小学于2007年8月易地重建使用,按省标准化一类学校建造,投资2500万元,可容纳24个教学班。教职工16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46人,占87%,本科学历36人,占24%;小学高级教师107人,占72%,中学高级教师4人,占2.7%;省特级教师1名,嘉兴市学科教学带头人2名,南湖区学科带头人4名,南湖区教学能手12名。

  “全国科技教育先进单位”

  “浙江省示范小学”

  “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浙江省十佳科技学校”

  “嘉兴市文明单位”

  “嘉兴市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

  “嘉兴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嘉兴市青少年体育训练先进集体”

  “嘉兴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嘉兴市教育科研基地”

  “嘉兴市电化教育先进集体”

  “嘉兴市十佳交通安全学校”

  “南湖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南湖区平安校园”

  “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健康促进学校

  银奖单位”

  “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

  “浙江省绿色学校”

  让生命永葆绿色

  学校荣誉

  全国绿色学校

  浙江省示范学校

  浙江省健康促进教育银牌学校

  嘉兴市文明单位

  浙江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嘉兴市教育科研基地

  学校荣誉

  ——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生活消费·品藏 00020 2009-4-10 浙江日报000202009-04-1000021;浙江日报000202009-04-1000022;浙江日报000202009-04-1000023;浙江日报000202009-04-1000024;浙江日报000202009-04-1000025;浙江日报000202009-04-1000026;浙江日报000202009-04-1000027;浙江日报000202009-04-1000028;浙江日报000202009-04-1000029;浙江日报000202009-04-1000030;浙江日报000202009-04-1000032;浙江日报000202009-04-1000033;浙江日报000202009-04-100003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