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黄岩4月9日电(记者 洪卫 张冬素 黄岩区报道组 喻鸿彪) 《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到底是谁?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之谜,前后足有50余人被诸多研究者列入了《金瓶梅》作者的名单之中。日前,台州草根学者陈明达历时八年苦心研究,认为《金瓶梅》的作者应为明朝黄岩的文学家蔡荣名。
现年56岁的陈明达是台州市黄岩区一家企业的营销人员,他告诉我们,认定蔡荣名是《金瓶梅》的作者,有切实的依据。
蔡荣名,字去疾,别字簸凡、簸藩,黄岩人。出身书香门第,曾祖父蔡余庆、祖父蔡绍科,均曾任知府。叔父蔡宗明,官至礼部郎中。蔡荣名17岁时考中头名秀才,但他我行我素,偏激狂傲,不耐繁文缛节,纵情诗酒。虽24岁时北上拜谒王世贞,延为上宾,最后却不知所终。
陈明达的依据首先是从黄岩本地方言入手,他幽默地说:“我不太会说普通话,而这点恰恰成了破解《金瓶梅》作者之谜的长处。”20世纪90年代中期,陈明达通过单位的证明在当地新华书店购买了一套以万历刻本为底本的全本《金瓶梅词话》,令他惊讶的是,读这本明代的古书一点儿也不吃力。“我的古文功底并不好,为什么读起来这样顺畅呢?”陈明达说,“我逐渐发现,我是用黄岩话来阅读《金瓶梅》,所以那些专家们认为费解之处,对我而言,恰恰一点也不难。”
陈明达举例说:在《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四回中有“我只愁突了下来”,“突”在黄岩方言中是掉下来的意思;第五十七回有“教我墩了他两句”,“墩”在黄岩方言中是“骂”的意思;第八十六回有“谁进陈经济后边”,“谁”在黄岩方言中是“骗”的意思。“像‘突’、‘墩’、‘谁’这样的记音字在书中比比皆是,如果从文字上去理解,你想破了脑袋也不明白什么意思,但只要用黄岩方言读,意思非常通顺连贯。” 陈明达说,“而许多这样的记音字即便在台州方言中,也是黄岩独有的。”
这种新奇的感受让陈明达对《金瓶梅》产生了探索的兴趣,从2000年开始,他进行了长达八年多的考证,并撰写了长篇论文《金瓶梅作者蔡荣名考》,从多个方面考证出明代黄岩人蔡荣名在万历年间写作了《金瓶梅》。
陈明达的考证内容主要为:一、书中大量独特的黄岩方言。二、“兰陵笑笑生”之托名出自王世贞赠蔡诗《赠文学蔡去疾》“吾怜蔡去疾,不去陶陶酒人疾”中的“陶陶酒人”;兰陵非地名,而是指代酒。为《金瓶梅》作序的“欣欣子”的“欣欣”出自同一首诗的“沾沾所见惬所闻”中的“沾沾”。三、王世贞鼎力相助蔡荣名完成写作《金瓶梅》。王世贞诗“袖携天台石,吐作弇山云”、“两年两扣先生门,沾沾所见惬所闻”及蔡荣名的《弇山行》证实,《金瓶梅》初稿是蔡荣名的,也是蔡荣名在弇山园两年最后定稿的。四、书中第三十六回提及的蔡状元“蔡蕴”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文中的蔡蕴,号一泉,意为蔡荣名蕴书源。五、《金瓶梅》跋中的“钜公”指张居正,“钜”拆开来为“巨加金”,巨居同音,金在黄岩方言中与正同音。王世贞借蔡荣名之作影射政敌张居正。六、历来许多学者不解的疑惑在蔡荣名身上都能找到答案。如文中提及的“芙蓉亭”的出处与蔡荣名诗集《芙蓉亭诗钞》正好契合,四次提到的地名“西江”正是黄岩城区河流的名称,两次提及的“凤城”明确指向“黄岩”。
陈明达说:“我考证《金瓶梅》的作者为蔡荣名,已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重视。我也希望通过不同观点的争论来进一步弄清《金瓶梅》作者的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