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国家行动》聚焦三峡移民
· 《高考1977》
幕后的故事
· 成名后我没变
· 用心·动情·演好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高考1977》
幕后的故事

  《高考1977》是上影厂今年的重点国庆献礼片,讲述的是1977年恢复高考的往事。该片已经开始在全国陆续上映。这里摘录的是导演江海洋的创作随想,讲述了这部影片幕后的许多故事。

  我是一个从学校门走向另一个学校门的人,72届高中毕业,插队落户的热潮已过。当时下农场正逐渐开始,家里有两个姐姐在外地插队落户,所以我就有幸可以留在上海。1972年上海恢复了技校,我就进入上海冶金机械学校,也就是今天的应用技术学院,分在机械专业,方向是培养助理工程师,学习的是机械设计。

  觉得当时很幸运,自己还是喜欢读书,学的也是设计。读了两年,期间做了校级学生干部,文体表现很突出,做了很多学生活动,成绩也不错,毕业后就留校做了教师。而后从事了四年冶金专业实验室的工作,但是心里一直想的还是自己最喜欢并且始终想从事的文艺事业。我直到今天才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幸运是一生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业,人生可以有自己的追求才是真正幸运的事。

  1977年招生的情况很突然,感觉措手不及。各地都有各地情况,我们当时都算是受过了教育,工作还过得去,也就错过了当年的考试。后来身边的人都在报考各大院校,高考的形势也逐渐明晰,1978年终于决定参加高考。第一个选择了电影学院,研究了报考条件,当年我23岁,本想报考表演系,很想做演员。但在做演员的父亲的建议下,还是报考了导演系。考试的要求正好和自己的修养和素质都很接近,自己又有当过学生干部的经验及参与教师工作的经历,很快让考官一眼相中。那时恰好看过很多电影的理论书籍,就和主考官讨论起岩崎昶的《电影的理论》这本书,也讲到爱森斯坦预言电影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模式。就这样,在当时许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初入导演系的时候,年龄算是班级里很小的。

  1978年我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可以说是到了一个新的天地。到了学校感觉人生从此有了新起点。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们非常好,导演系当时的教案材料很缺乏,但是当时非常抓紧时间学习。自己看书,还向同学借了看,几乎所知的电影书籍我全都浏览了,在图书馆看到一直关灯。当时摄影系同学对着电影镜头拍照研究,我们就用读书笔记和他们换着看,共同讨论一起进步。

  学校毕业后来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开始做自己一直想要从事的文艺事业,后来就做了导演。

  关于《高考1977》的孕育出世,我起初想要拍的是一部电视剧。从构思的时候,就有四五个版本的方案,从各个角度切入都有。我那时候静心想,首先想到的是老迟和不远万里送高考材料给自己女儿的陈浦德。这两个人物确定了,而后确定下了国营农场的组织背景,再详尽介绍了小车站追车的场景。邓小平在荧幕上的形象,是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和感受,也就加入到最初的一万三千字的电影提纲中。再融入了知青的各种形象,有留在农场的形象,也有考上大学回上海的知青形象。

  在我的印象中,最高潮的片段是知青们坐着拖拉机去参加考试。当拖拉机半路坏掉跑不动的时候,他们奋力往火车站赶的场景,有些人互相搀着跑,还有些倒下跑不动的叫着前面的人一定要好好考。一些人跑到火车站和站长说:“再等等,再等等,爹啊,十年就这么一回啊。”不知道多少人在路上倒下,没赶上火车就等于没赶上人生的变革。当所有人在车站上傻看火车开走时,老迟的心理开始转变,展现出人性的回归,反映出了电影最想表现出的,以人为本的想法。老迟的改变上升到民族的意识,国家的希望。

  改成拍电影《高考1977》也是机缘。电影的美是视听效果的美,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把生活给放大了。

  我从导演的角度来说,拍电视剧时,必须以观众为主,你就要作观众。拍电影,你时刻要想到光影效果和自己心中所想要的效果。

  一开始,在广西南丹县找到了农场和车站,风景觉得还过得去。回到上海以后,回来和殷一璀书记聊了起来,她也是77届的,她就说我们上海人拍片子一定要大气。当时我就觉得上海人做事情以前第一原则只是尽力不要把事情做坏,就是没有魄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后来受到了殷书记的影响,我就决定要把这部电影做到最好。

  后来想邀请我的好友陈道明,和他聊起来,他也曾是一个男知青,通过高考考进大学的,也很有感触。他就说你为什么不去东北,那里白山黑水、大小兴安岭那边知青很多。结果我们就和美工从吉林开始一路北上找,先找到漠河车站,但室外摄氏零下40度,肯定不能拍。后来朋友介绍在黑龙江小兴安岭附近的伊春市找到一个农场,非常合适,当时的标语和房子都在,也找到了一个火车站,于是想如果能找到一个蒸汽车头那该多好,大家就下决心找蒸汽车头,找了很多人去问,终于在鹤岗市一个矿区里找到了一辆能开又有车厢的老式蒸汽火车,当时我想真是天助我也。但是这个车头太老,不能上轨道开。最后找到一个废弃的车站,我们摄制组就自己搭了一个站台。

  最遗憾的是伊春在秋天实在很漂亮,满山遍野都是七彩的。白桦林里的树叶都是黄色的,真是很漂亮。结果我们摄制组去了,在一夜之间开始刮了阵风,当地马上就冷下来了。室外温度也在零下了。最后没有办法拍到伊春最美丽的时候。

  在东北,冬季室外的气温相当低,很多机器都是电子的不能正常工作,机械上的润滑油首先就冻住了,用棉被裹住也没用,北京开来的大型发电车也断断续续供不上电。在一天12个小时摄氏零下20度条件下,演职员继续工作确实很困难。我们要拍一场秋天的戏,演员呼气理论上是不会有水蒸气的,想尽了一切办法还是没用,结果他们就口含冰块,开拍了就脱掉棉大衣。

  我们有一半的戏是不需要雪的,但是当时已经下了很大的雪。结果就马上组织了一个铲雪队,用大型吹风机把场地打扫干净。当晚用大量的木屑盖住地面,在上面覆盖塑料布,第二天把塑料布掀开继续拍摄。然而在我们需要雪的时候又没有雪了,又组织了铲雪队到山里去一袋一袋地运雪。这支队伍经历了灭学、铲雪、造雪,所有的苦都尝了。

  一个开拖拉机的摄制组工作人员每天早上3点起来把拖拉机开到农场,把收费站的工作人员给感动了,感慨拍电影实在很苦,后来我们摄制组离开那里,所有收费站的工作人员都整齐列队来送我们,也令我们很感动。

  我们摄制组的照明一个人裹着两条被子在38米的高空照明,就这样一上就是5个小时,他确实是很敬业,觉得这个工作就是我的,结果他下来的时候冻得话也不能说了。我在心里说:兄弟,我谢谢你。从这点来讲,职工和职业的区别就是,职工化的人未必能吃这样的苦,而职业化的人就一定能吃这样的苦。团体和团队都是不同的,大家荣辱共进的精神,就决定了以后团队里每个人的成就,他们就在不断地用行动写着自己的履历。

  实际上中国77届、78届中学生,给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这部电影不仅仅只对于77届、78届那些人产生影响,而是对这一代人,以及这一代人的后代,和现在正在经历高考的年轻人们,甚至是后代的后代都能产生影响。

  希望不只是77届、78届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去看这部片子,更希望现在所有的年轻人,甚至是80后、90后的人有空都去看一看,感受一下当时的时代。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0 《高考1977》
幕后的故事
2009-3-27 浙江日报000102009-03-2700019;48256F32002924A648257583002B90FB[A1-竺大文≈B1-竺大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