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活动最早发起于2007年的悉尼。
2007年3月31日晚7时30分至8时30分,这座澳大利亚的城市将几乎所有的电灯熄灭了一小时。事后统计,悉尼这一小时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10.2%。
此后,“地球一小时”就不再只属于悉尼。2008年3月29日晚,有35个国家多达5000万民众参与其中。
作为“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发起人,时任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澳大利亚分部负责人的安迪没有想到,一次活动竟能影响全球,当初他们只是想唤起悉尼民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神奇的是,这一活动超越了政治边界。看起来,它真的使所有人产生了共鸣。”之后,WWF将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定为“地球一小时”活动日,全世界将共同见证人们齐心协力节能减排的力量。
现在的问题是,人类究竟需要多少灯光?数十年来,比利时一直热衷于建造灯火通明的高速公路,对人工灯光的热爱堪称欧洲之最。不过,比利时如今已开始进行反省,最近两年,几乎所有高速公路的照明系统都会在午夜过后关闭。许多人一度担忧这将导致交通事故数量的上升,事实证明,驾驶员在黑暗中会减低车速,更为小心谨慎。
交通专家指出,除了高危地段,公路照明系统在安全保障方面收效甚微。由于安装失误频繁,它甚至会产生炫目的效果,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内城区和住宅区。人们觉得光亮可以带来安全感,免除在黑暗中四处乱撞的危险。然而,在照明系统关闭的路段,行驶的安全性并未因此而降低。四年来的每个工作日,赖内城(Rheine)都会在1时至3时半间关闭路灯,公路犯罪率并未因此而上升,与此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电能的消耗以及相关费用均显著降低。
另一方面,夜间的人工灯光将对许多动物造成致命的危害。白昼般的光亮令它们无所遁形,以致沦为天敌的美食。每年都有数十亿昆虫死于路灯下,其中不少成了蜘蛛的猎物。夜间飞行的鸟类会因为灯光的干扰而晕头转向,撞上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对灯光敏感的青蛙不得不放弃交配,产卵数量骤降甚至为零。刚出生的海龟会在灯光的诱导下爬行至公路而不是回到海中。蝾螈会因为缺乏黑暗的庇护而龟缩一隅,以致无法找到充足的食物。
就连人类本身也会受到间接的影响。电子灯光扰乱了自然的生理节奏,改变了人们的生物钟。甚至影响了荷尔蒙的正常分泌,尤其是可以阻挡癌细胞的褪黑激素(Melatonin)。研究证明,上夜班的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有科学家甚至认为,透过窗户的路灯灯光使得睡眠环境的亮度过高,是提高癌症发病率的罪魁祸首。
诚如韩奈尔所言,噪声之类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于灯光的认识才刚刚起步。韩奈尔认为,人们已经错过了在德国修建大规模暗夜区的最佳时机。事实上,哈尔茨山脉、巴伐利亚森林或是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的条件都不错。黑夜的回归不仅有助于降低能耗,减少支出,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报综合《国际先驱导报》、《第一财经日报》等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