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学海
3  4  
PDF 版
· 《三字经》的昔与今
· 金融危机下思考中国消费伦理
· 发放“消费券”多面看
· 春秋时代的孔子形象
· 重视科幻小说的科普功能
· 当今人类三大语言话题
· 当城市为汽车而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重视科幻小说的科普功能
薛世平
  1991年,北京师范大学率先在国内进行课程改革,允许教师在不同专业领域给本科生开设公共选修课。北京师范大学的科幻课程就从这时候开始,一直坚持下来。

  科幻课程在中国的出现,应该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在尝试跨越文理学科的鸿沟、开发学生想象力、培训科幻研究的人才方面,这一课程也获得了不少成果。

  首先是培养了大批真正懂得科幻文学的人才。他们中间,有些人在毕业后成为了电视节目主持人、报纸编辑和电台主播。由于进行过系统的科幻文学阅读和评论训练,这些人参与制作的媒体作品达到了很高水准,甚至有人成为了科幻作家。其次是,更多选修科幻课程的毕业生成为了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与以往的教师不同,他们在课堂上不会粗暴地要求学生远离科幻作品;相反,他们会主动向学生介绍最优秀的科普读物,并愿意采用科幻小说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世界观和科技兴趣的教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在1905年,美国就有大学开设了科技写作课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科幻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在美国文学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到了上世纪80年代,已有58所大学开设了105门科技写作课程,其中波士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等9所大学还设有科技写作专业的硕士或博士点。目前,美国已有30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科幻小说课程。

  现在的美国,许多年轻人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高等教育,科学思想深入人心。人们对科学的兴趣浓厚,科幻小说因此成为很多人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从8岁的儿童到80岁的老人,爱看科幻小说的大有人在。繁荣的科幻文学,给美国也带来经久不衰的科学热情和蓬勃繁茂的科技想象。

  在1979年3月15日召开的全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钱学森提出“科学文学艺术”的概念来丰富与发展科普事业的内涵:“这里的文学艺术中,含有的不是幻想,但像幻想;不是神奇,但很神奇;不是惊险故事,但很惊险。它将把我们引向远处,引向高处,引向深处,使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有所发扬提高。”

  虽然科普创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事实是国内外科普进展的侧重点和生长点皆在科幻文学上,由此可见,科幻小说所蕴含的巨大科普功能。科普创作的任务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既然有了科幻小说这么好的承担科普功能的载体,我们的学校和相关部门又何乐而不为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学海 00011 重视科幻小说的科普功能 薛世平 2009-3-23 48256F32002924A64825757B0010E4E9[A5-薛世平≈B1-丁ju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