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经济困难期需要“心暖”
文化为新路桥人打造信心平台
· 让异乡人倾吐心声
政府网站建起“打工文化部落”
· 不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 流动人口的文化诉求亟待关注
· 路桥探路打工者“文化诉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经济困难期需要“心暖”
文化为新路桥人打造信心平台

  “经公司研究决定,凡本公司员工在路桥区以上的报刊、杂志投稿发表文章,除报刊杂志给予稿费外,公司给予出榜表扬并奖励50元/篇,本办法自2009年3月1日起执行。”

  在路桥区铠地机械有限公司的“文化宣传栏”里,记者看到这样一则通知。仔细一问,原来该公司的负责人董海生本人就是一位来自东北的“新路桥人”,对员工人文素质的提升十分重视。

  “如果情绪低落,就容易做出次品,也容易发生工伤事故。而只有对生活有热情,工作才能有干劲。”说起“文化就是生产力”,董海生开始滔滔不绝:“怎样让产品质量好起来?首先人的素质必须好起来。专业素质至关重要,而人文素质是引领员工提升专业素质的前提。”

  在这家只有20名员工的企业里,有16位“新路桥人”,他们一起享受着公司不成文的规定:在生产间隙可以随时到会议室读书。

  这样的企业文化建设场景,正是程吉鸣所乐见的。在他看来,当经济发展遇到一定的困难时,尤其需要通过文化疏导的方式,来化解流动人口可能面临的心理危机,为新路桥人打造信心平台。

  “打工文化部落”引进了一名普通而又特殊的打工仔。这位名叫罗铁生的湖南青年,在业余时间倾心研究自杀预防理论,不仅著书立说,还在网络和现实中干预了20多起极端事件。他把手机号和QQ号公布出来,还告诫打工朋友“虽然环境的变化我们无法控制,但不管任何事情,我们都有很多的选择”。

  经济越是困难,人们越是需要“心暖”的感觉。此时此刻,面临就业困难、加薪可能性的减少,对于远离故土的打工者而言,“信心比黄金更宝贵”。

  秉承这样的编辑理念,“打工文化部落”重点推荐了“全国优秀农民工”吕义聪的故事。10岁、12岁,父母分别因胃癌和车祸而去世,高二因无力支付学费而辍学,和妹妹相依为命。在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中,24岁的吕义聪凭借好学,成为吉利集团调试工岗位上的一把“金锤”。

  “这样的苦,吕义聪都能熬过来,他能行,你为什么不行?”李明亮说,他在采写《“不断学习,是给自己的最好福利”》时,就希望通过吕义聪的故事,给所有年轻的外来务工人员打气:挫折和磨难,也许是人生旅途中最为难得的机遇和财富。

  其实,“打工诗人”李明亮本人的成长经历,何尝不是一首励志的诗歌。从9年前南下广东,成为一名满身油污的机修工,到如今第三届“台州青年文学之星”、开来丰泽实业(浙江)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专员,李明亮角色转变的背后,是一如既往的笔耕不辍。

  《关注扶持打工文学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李明亮撰写的文章,曾被全国人大代表写入议案,得到了中国作协的肯定和答复。如今,作为“打工文化部落”的编辑,李明亮有了更广阔的平台,提醒更多人不仅关心打工群体的工作,同时关心他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

  “文化的作用潜移默化,但却是巨大的力量。”程吉鸣希望,“打工文化部落”所致力营造的“心安即是家”的氛围,能让打工群体在城市打拼中真正找到“安家”的感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经济困难期需要“心暖”
文化为新路桥人打造信心平台
2009-3-19 浙江日报000102009-03-1900022 2